過去一年,本港經歷前所未有的暴力衝擊,社會撕裂的傷痕還未痊癒,新冠肺炎疫情便接踵而至,經濟受挫民生受苦。隨著10月即將到來,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從地區層面來看,九龍區的市民到底最關心的是什麼議題?《龍週》記者就此訪問了鄭泳舜、劉佩玉、黎榮浩和鄧家彪四位地區工作者,從中找出答案。
聚焦九龍西:解決房屋問題 打破失業危機
「我們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內容不再空泛,政策能精準地幫到每一位市民。」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和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就《施政報告》可惠及九龍西地區的部分提出一些前瞻性建議。該區部分居民生活條件惡劣、疫情下失業者陷入困境,亟待政府出手援助。
住屋環境惡劣問題嚴峻
過去一段時間,政府集中資源處理防疫抗疫工作,解決民生問題難免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房屋仍是民生問題的癥結所在。
「高樓價給所有市民帶來巨大壓力,政府必須在搵地起樓和舊屋邨重建方面多下心思。」鄭泳舜表示,樓價高企、地少人多、房屋供應不足已成殘酷現實,但並非沒有改善的空間。
日前,政府宣佈不會延長迪士尼在竹篙灣一幅土地的認購權,他認為,政府應盡力爭取將用地改作過渡性房屋或公營房屋,善用這塊土地或成為改善房屋問題的良機。
事實上,環顧九龍西地區,住屋環境惡劣的問題在目前仍然十分嚴峻,特別是油尖旺、九龍城及深水埗有很多舊樓,這些舊樓單位普遍被改動結構變為劏房,令住戶數目大增,加重樓宇安全風險。
政府統計處顯示,香港近21萬人居於劏房。鄭泳舜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劏房戶的租金津貼可以恆常化,同時啟動租務管制,幫助基層紓困。
冀設失業援助金 解基層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疫情下香港市道低落,面對失業和就業不足等問題,對於居住在環境細小及惡劣的劏房戶而言,更是百上加斤。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就收到逾百宗市民的求助,一些原本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市民,失業後因不符合各項津貼申領要求,走投無路,情況令人擔憂。
「疫情打擊下,有關失業的情況,政府很多政策沒有『拆牆鬆綁』,真正需要幫助的市民反而受制於政策要求。」劉佩玉指,政府推出的「保就業」計劃、失業綜援等措施,對於普遍的失業者來說幫不到什麼忙。為緩解失業人士短期經濟壓力,應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促請政府拿出魄力和擔當,以解基層市民的燃眉之急。

九龍東熱議:扶貧攻堅創職位 醫療壓力須改善
「九龍東的特點就是貧窮和人口老齡化,政府一定要在扶貧方面多做工作。」長年從事地區工作,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冀新一份《施政報告》更緊貼民情,更好地為市民排憂解難。
根據政府發表的最新一份貧窮報告顯示,若以全港18區計算,在政策介入前的貧窮情況,由於區內人口持續老齡化,觀塘區再成為貧窮率最高、貧窮人口最高的地區。加之疫市下失業率攀升,區內扶貧攻堅工作尤為嚴峻。
觀塘區貧窮率全港最高
「香港人勤勞肯幹,政府應該在特殊時間創造更多職位,給市民自力更生的機會。」鄧家彪提到,儘管目前失業率高企,但仍有很多社區工程需要改善,期間可以提供大量職位。例如在社會福利方面,托兒、陪診服務人手短缺;舊屋邨重建與維修檢查仍待支援;黑暴襲港後公共空間需美化裝修,這些項目都可以短時間內刺激勞工市場復甦。
「雖然不是高增值的工作,但是絕對比沒有強得多。」鄧家彪同時提到,九龍東部分市政街市設施老化陳舊,如大成街街市、牛池灣街市均未裝冷氣,環境較為惡劣,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牽動市民心弦,「政府除了要專注跨境基建,社區有需要的基建絕對不能忽視。」
第三波疫情在港爆發期間,九龍東地區成為重災區,暴露出地區長期存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鄧家彪強調,九龍東的醫療服務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病人輪候時間亦堪稱全港最長,聯網資源不均的問題間接深化九龍東醫療資源的不足,政府務必解決地區醫療負荷。
倡觀塘黃大仙建地區康健中心
眼見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投入服務一年,效果反應良好。鄧家彪建議,政府盡快在觀塘區和黃大仙區建立地區康健中心,為基層提供醫療保障,減輕九龍東長者就醫負擔。
「以往的《施政報告》著眼長遠,但現在必須要解決面前的問題。」紮根九龍東的民建聯副秘書長黎榮浩希望看到一份「非一般」的《施政報告》,期盼較以往報告有著更大的進取。
疫情下市民生活負擔沈重,物價上漲生活成本提高,令不少市民頗為頭痛。黎榮浩提到,市民的衣食住行都面臨壓力,政府必須密切監察公共事業機構的價格走勢,令價格在合理水平發展。
面對日趨嚴重的失業情況,黎榮浩表示,幫扶市民的措施政府已不能再拖,如設立「失業援助金」,但盼望政府善用市民的生產力,在公營及私營界別創造大量臨時職位,給予市民自我生存的機會。
展望政府下一步發展,黎榮浩認為,早日實現「通關」方可重啟經濟,盼政府著力推動「健康碼」和「旅遊氣泡」,實現與周邊地區互聯互通,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向市民派戲飛 助電影業重現生機
民建聯早前公布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展望,當中提到再次推出「現金發放計劃」,建議政府向每名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派發不少於5000元,與市民共渡時艱。
「非常時期應有非常應對方式。」鄭泳舜解釋,全民派錢有助刺激本地消費,相信港人有消費意願,可拉動經濟發展。他明白政府現時在財政方面可能有難處,但派錢料需政府支出約300億元,尚屬合理水平。
疫情重創,百業待興,各行業均盼政府提供支援。除了全民派錢,鄭泳舜還提到可在政府扶持下,帶動行業復甦,如近期多部「港產片」上線,政府可以向市民派戲飛,令電影業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