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東三個寮屋區將收回重建,當中包括黃大仙牛池灣村及竹園聯合村,惟不少牛池灣村居民對賠償及安置去向感到擔憂。有地區人士表示,近年本港公營房屋土地短缺,加上寮屋存不少安全隱患,政府重建寮屋區無可厚非,惟亦要確保村民安置及補償妥善,避免產生社區磨擦。
須安置兩村逾399間寮屋住戶
根據政府計劃,牛池灣村及竹園聯合村收地清拆後將騰出土地,發展約2700個公營房屋單位,惟重建時需安置現在兩村逾399間寮屋的居民。現年67歲的張太在牛池灣東村生活大半輩子,與兒子於村內開設一間髮型屋,一直在牛池灣村租舖為街坊剪髮自力更生。她向《龍週》記者表示,雖然得悉政府的重建計劃,但卻未有任何官員接觸他們講解賠償方案。
張太直言,雖然寮屋區太殘舊重建無可厚非,但卻擔心安置問題,「我都唔想攞綜援,想自己搵自己食,希望可以賠償返啲搬遷資助。」她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就算確定要搬遷亦不想耽誤太多年。
日前,地政總署出席黃大仙區議會相關會議,討論相關收地登記事項。會上有牛池灣西村村民表示,村內仍有宋朝原居民後代,屬「市區原居民」,擁有該村舊批地,擔心安置問題。惟地政總署代表在會上回應指,由於現有針對原居民補償政策僅適用於新界土地,將會探討會否就市區原居民提供特惠補償政策。
前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黎榮浩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認為,以區內大磡村為例,由宣布清拆到重建完成,需時超過20年,今時今日這個標準令人難以接受。他說,明白舊區重建跟進問題十分複雜,但由於涉及未來公營房屋供應,希望當局亦能縮短行政程序,爭取時間盡快發展,不能夠再像大磡村重建般一拖再拖。

黎榮浩冀政府縮短行政程序盡快發展
黎榮浩強調,寮屋區過去存不少安全隱患,除經常受環境衞生問題困擾,風災、火災亦令寮屋居民提心吊膽,重建寮屋區除增加房屋供應,亦可以以原本住在寮屋區的居民改善生活環境。惟他強調,有關部門要確保受影響村民得到適切安置及補償妥善,才能避免產生社區磨擦,也只有如此在能確保計劃可在局方預計的重建工程於2025年正式開展。
地政總署發言人回覆時指,有關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的研究已於今年初開展。針對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的寮屋戶,將與發展局研究為他們設資產審查,合資格者可以市價四分一價錢租住房協提供的安置單位。
發言人續指,目標是在2021年內完成相關研究,隨後當局會展開地區諮詢和相關大綱圖改劃程序,繼而申請工程撥款並按目前機制展開收地、清拆和基建工程。如果過程順利,當局將爭取有關發展工程在大約2025年左右正式開展,望能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大磡村重建 一拖拖足23年
屬於鑽石山寮屋區一部份的大磡村,位於鑽石山港鐵站與新蒲崗工業區之間,佔地逾七公頃,惟自2001年完成清拆後用地一直閒置荒廢,直至近年才開始動工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白白浪費該地20年光陰。
當局早於1998年已宣布清拆大磡村作重建,惟期間遇上不少居民激烈抗爭,要到2001年才完成清拆。縱然如此,大磡村清拆後一直閒置十多年計,直至要到2016年5月才由城規會通過發展4000個公屋及居屋單位,第一期公屋預計最快要明年才落成。

▲張太希望盡早公布安置賠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