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秋 視海麗為第二個家

民建聯社區幹事吳婉秋在2012年開始投身地區工作。擅於與人溝通、以助人為樂的她,原先在九龍城區服務,一年多前走進長沙灣海麗邨,新的環境和體會豐富了她的工作歷程。

和街坊齊心應對「山竹」

十多年前,吳婉秋離開校園踏足社會,一開始是擔任文職等工作。在職場打滾數年後,性格外向的她希望轉換環境,結果在機緣巧合下展開了落區生涯,當中所獲得的滿足感,讓她認定這就是理想中的工作。

「我喜歡與人聊天,了解別人的需要,若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就更加開心。」吳婉秋接受《龍週》專訪時表示,雖然從事地區工作不時要處理一些重複的工序,但由於可以經常接觸居民,而且每個個案都不一樣,因而增添了不少挑戰性。

去年超強颱風 「山竹」襲港,海麗邨是重災區之一,對於當時到任只有幾個月的吳婉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整個早上電話響個不停,壞升降機、爆鹹水喉,還有街坊家裏的抽氣扇和冷氣機被強風吹掉。」有街坊表示家裏遭受颱風損毀,感到十分徬徨,第一時間就想到找吳婉秋幫忙。

「那天過得很漫長,很不容易,但看見街坊遇到問題時馬上會想起我,這代表了他們對我的信任。」吳婉秋說, 「山竹」破壞力驚人,對邨內造成的損毀情況,至今仍歷歷在目。

風災過後,吳婉秋又着手善後工作,每當有街坊提供線索指哪裏有水浸或塌樹,她便到現場了解情況,與義工一起落手落腳收拾殘局。她坦言,一下子接到這麼多求助個案,單憑其一己之力實在做不完,於是利用區內的人際網絡資源,動員街坊和義工分頭處理。

2627QC008_

組織長者集體換證

海麗邨住戶當中包括不少年輕核心家庭,吳婉秋的義工團隊成員亦以邨內的年輕母親為主。她相信主要是大家理念相同,都希望改善邨內生活環境,因此很快便吸引到一批年輕家長加入團隊, 「其實這些媽媽平日帶孩子已經很忙,但仍願意花時間來做義工,甚至帶着小朋友一起來幫手,讓我很感動。」

除了年輕家庭,海麗邨亦住了不少長者,吳婉秋在設計地區活動時會仔細考慮長者的實際需要。以更換新智能身份證為例,很多雙老或獨居長者的子女未必有空帶他們去換證,於是她和同事正計劃安排大巴接載邨內長者換證。

「其中一個最近海麗邨的換證地點在旺角,雖然長者享有兩元乘車優惠,但他們可能因為對邨外的社區不熟悉而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目的地。」吳婉秋說,他們會先和入境處溝通,並預先幫長者提交申請表,而至今邨內已有約300位長者登記這項服務。

2627QC010_

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

吳婉秋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若要家訪,甚至要做足15小時。幸好她得到丈夫的體諒,可以全心投入工作,有時候丈夫更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 「他本身都很熱衷做義工,若有時間便會過來一起幫手。」她笑言,這樣兩人可以爭取多點時間見面。

忙碌的工作,令吳婉秋在生活上亦有所取捨。以前她偶爾會與家人出外旅遊,閒時在家沖調咖啡,但自從落區後,這些活動都變得奢侈。而說起咖啡,原來黑咖啡是她的最愛,她認為這樣最能喝出咖啡的原始味道和質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