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醫療券自09年推出至今已10年,惟近年衍生不少亂象。政府日前建議為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設定上限,每兩年最多2000元,以避免長者醫療券戶口「一鋪清袋」。有關建議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爭議。
衞生署自2015年起檢討長者醫療券計劃。3月11日,政府完成醫療券檢討,並向立法會提交檢討文件。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出,截至去年底,已經有94%的合資格長者曾經使用醫療券。根據衞生署及中文大學的調查,多年來長者對計劃的觀感越來越正面,對計劃詳情的認知亦越來越高。
申報金額不合比例地高
但食物及衞生局也發現,過去數年視光師申報的醫療券金額的宗數不成比例的多。直至去年底,視光師申報醫療券金額多達7.6億元。視光師的醫療券申報金額佔總申報金額的百分比逐年提高,由2015年佔4%,提高至2017年的約19%。
此外,視光師的每宗醫療券申報金額中位數亦相對的高,2015至2018年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600元至1951元,高於同期的西醫、中醫及牙醫服務。有見及此,政府建議為長者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設上限,每兩年最多只可用2000元,最快在本年第二季實施。
陳肇始強調,該項建議並非向視光師「開刀」或標籤某個專業。她指出,從視光師申領的醫療券額可見, 「超高價越來越多」,而有關服務的中位數及申報金額都不合比例的高,情況令人擔心。
陳肇始表示,每兩年最多2000元的上限,是參考去年視光服務申領中位數而訂定,此舉既可讓長者靈活使用視光服務,也可以保留相當餘額,以用於其他基層醫療服務。

社區組織協會歡迎設上限
對於政府提出為長者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設立上限,社區組織協會表示歡迎。該組織幹事連瑋翹認為,這一措施能有效避免長者被眼鏡店收取大額和不合理費用,而2000元亦足夠長者使用視光服務。他批評,現時有不少視光師要求長者先購買眼鏡,才提供驗眼服務,違反了醫療券不准買商品的規定。
連瑋翹建議,政府應全面監管醫療券涵蓋的專業服務,包括中西醫、牙科等;衞生署亦應做好監管角色,優化投訴熱線,例如在醫療券標誌下面設投訴熱線,方便長者投訴。
視光師會批評政策「倒行逆施」
不過,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不滿當局做法,形容此舉會令政策 「倒行逆施」,是針對視光師專業 「開刀」,以及剝削全港130萬長者的選擇權。
協會又發布該會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指出有96%的長者反對為醫療券在視光用途上設上限,過半受訪者反映如無醫療券資助,將不會自費驗眼。協會擔心為醫療券設限不足以為長者驗配眼鏡矯正視力,患者會諱疾忌醫,或改用公營醫療服務,加重公院負擔,屆時將形成雙輸局面。
該份調查共訪問了312名使用醫療券的長者,並分析900個由眼科視光師、首次以醫療券接受眼科視光服務的個案。協會會長詹振邦表示,2015至2018年視光師申報數目達65萬宗,每宗金額的中位數為1700多元,其間僅收到46宗眼科視光師不當使用醫療券的投訴。
陳凱欣:長者有使用自主權
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接受《龍週》訪問時也質疑,濫用醫療券的情況並不只限於視光服務,為何政府只針對視光師?她認為,這麼做會令社會產生誤解,以為這一行業有心呃老人家,引起視光師的不滿,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陳凱欣指出,長者使用視光師服務,再加上配眼鏡,與西醫、中醫及其他醫療服務的性質不同,不能將他們用於視光服務的價錢與西醫、中醫等醫療服務相比較。同時,長者亦有權自行選擇將醫療券用於哪項醫療服務。
陳凱欣認為,針對濫用的問題,政府可增派人手調查,另可理順長者使用醫療券的投訴機制,增設長者醫療券使用的收據等辦法, 「單獨限制視光服務,只是斬腳趾避沙蟲,無助解決問題。」
陳凱欣籲政府允夫婦共享醫療券
長期關注長者醫療券議題的陳凱欣認為,醫療券政策推出至今10年,政府有必要全面地作出檢討。她指出,有許多長者反映希望醫療券能夠更靈活地使用,比如, 「兩位長者夫婦之間能否共享醫療券?此外,社會上亦有長者子女供養長者父母的情況,這些長者父母和子女之間,又是否可以共享醫療券呢?」她認為當局應該在這方面為長者提供便利,讓長者可以更靈活地使用醫療券。
此外,雖然長者醫療券已經電子化,但政府的相關服務卻仍未電子化,亦十分不便於長者使用。陳凱欣舉例說,大多數長者並不清楚自己的戶口中,有多少醫療券的餘額,政府雖然提供熱線電話,允許長者查詢自己的戶口,但查詢十分麻煩,亦只提供餘額,未能查詢到過往的交易情況,這也不利於長者子女或家人提供協助。她認為政府應該讓長者可以隨時上網查看自己戶口,並提供服務收據,讓長者更好地使用醫療券。

倡長者醫療券加碼
陳凱欣還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提高醫療券金額。她說: 「政府設立醫療券的初衷是希望長者更多地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但目前的醫療券金額並不足夠,令長者無法改為恆常地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最後,陳凱欣亦希望醫療券能增加牙科服務。她指出,現時公共醫療服務中,在牙科方面只有剝牙服務,未能提供長者所需的全面牙醫服務,政府過往用關愛基金填補漏洞,但需要繁雜的資產審查,如果醫療券能照顧到這方面,對長者有幫助。
港大深圳醫院試點計劃恆常化
當局這次檢討長者醫療券政策,除了針對視光服務,還包括建議:增加可以使用長者醫療券的地點,包括地區康健中心;加強向長者宣傳如何使用醫療券;強化查詢系統,讓長者可以查詢醫療券結餘和交易紀錄;以及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的試點計劃改為恆常性政策,以便定居於深圳的長者可在當地接受醫療服務。
港大深圳醫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由港大管理的一間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港府早於2015年推出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本港長者可以使用醫療券支付港大深圳醫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的費用。
據當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大約有3400名本港長者曾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涉及總申報金額超過73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