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檔案館 撫今追昔香港故事(上)

政府檔案處(以下簡稱「檔案處」)隸屬政務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行政署,在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資訊記錄方面肩負重要角色。
檔案處於一九八九年由「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Division」至二○○三年重組後正式更改為「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政府檔案處的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檔案館」)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集中貯存具永久價值的檔案的地方,所有檔案現存放於九龍觀塘翠屏道十三號的香港歷史檔案大樓,大樓於一九九七年啟用至今。

檔案館選址的確立

歷 史 檔 案 處 (Public Records Office)於一九七二年成立,當時的辦公室設在美利大廈毗鄰的公眾停車場內一幢佔地很小的兩層高建築物內,該址原是一所軍用廚房和軍械貯物室的狹小樓房。由於檔案庫愈益飽和,一九七四年進行了第一次遷館,搬至美利道二號多層停車場大廈的地下及閣樓,佔地約五百平方米。

一九九五年,政府將檔案處遷去屯門政府貯物中心,將美利道二號原址劃歸廉政公署。屯門政府貯物中心是一座多層工業大廈,旁邊是五號危險倉庫。後來,經過一輪聯署等行動,政府接納立法局內務委員會的建議,為歷史檔案處興建一所既能充分展示香港社會對本地檔案遺產之尊重和保護,同時又可方便檔案使用者的永久檔案館,最終決定在九龍區的觀塘興建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在一九七二至二○○三年間,歷史檔案處經歷了合併重組,於二○○三年成為新成立的政府檔案處的一部分,並正式由「歷史檔案處」改名為 「歷史檔案館」。

167qc011_
▲正確的保存和修復館藏工作,可延長歷史檔案的壽命

檔案館的主要職能

檔案館是香港政府永久保存歷史檔案藏品的中央機構,主要履行鑑定、登錄和著錄、公共推廣及參考服務等主要職能。鑑定檔案價值和選取歷史檔案是該館管理歷史檔案的第一步工作,旨在是評估檔案的歷史價值和長遠來說亦具研究價值,最後挑選應移交與該館作永久保存的檔案。檔案具其生命週期,有不同階段的管理程序,包括收納、登記、分類、貯存、取閱、追蹤及存廢。多年來,檔案處建立了一套檔案保管計劃,讓各決策局或部門按各自的目標管理資訊資源。檔案館按照程序整理這些檔案,為其著錄,並製作藏品清單、檢索輔助工具、指引及索引,以方便公眾人士尋找與其研究相關的資料。因應檔案儲存方式趨於多元化,紙張檔案、數碼記錄、錄音資料、照片圖像等資料也迎來新的管理。檔案館透過綜合資訊檢索系統和檔案處網站內的不同網上資源提供館藏資訊。

167qc008_
▲檔案具其生命周期,有不同階段的管理程序,包括收納、登記、分類、貯存、取閱、追蹤及存廢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