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上一些有趣的穴道

穴道是中醫當中很獨特、很神奇的存在。但是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穴位呢,這就需要長期的練習,有時候也需要一些奇怪的方法去找到這些穴位。

四花穴

「四花」顧名思義,就是有四個穴。先講個解剖的位置,膝蓋後邊的軟肉稱為 「膕」,膕的中間有個穴叫「委中穴」。拿根繩子從腳的大趾經過腳底下,量到腿後跟,繼續將這根繩子的另一頭拉到膕,量到委中穴,就利用繩子的這個長度。拿着這個長繩子,取它的中間點,放在脖子上,喉頭處的天突穴位,然後把繩子往身體的後邊垂放下去,吊在後頭,兩個點所交會的地方,用墨筆畫個記號。另外再取病人的嘴長度,也就是一個「口寸」,可以令病人坐好,把嘴閉起來,嘴不要用力,量嘴的最左嘴角到右嘴角的長度,用尺或蔑片,量度的長度,剪成一個方正的紙,從紙的中間穿個洞,洞就放置於剛才用墨點做的記號上,紙的四個角所碰觸的位置即是四花穴。四花穴用來幹什麼呢?它可以治療「五勞七傷」,五臟中的任何一臟生病,因為病程拖久了還不愈,就成了難治的慢性病,稱為 「勞」病。 「肝、心、脾、肺、腎」都可能得勞病,就是 「五勞」。人的情緒不良可以致病,太過度時,就能致 「虛損」;虛損會傷到 「精、神、魂、魄、智、意、志」等,叫做 「七傷」。四花穴就可以被用來治療 「五勞七傷」。

1711QC003_
▲四花穴就是由四個穴位組成

膏肓穴

「病入膏肓」是用以形容非常難治的病情,而 「膏肓」穴,就在第四椎的脊柱旁開三寸,在肩胛骨的旁邊。讓病人坐在地上,把兩隻腿捲曲起來,膝放在胸前,再用手圍住自己的膝,可以把背部肩胛骨這位置打開,就可以在脊椎上觸摸,摸到第四椎後,再往下一分,也就是第五椎向上兩分那個地方,用墨把它點個記號,然後從這個點往旁開約三寸的位置,就是 「膏肓」穴。在膏肓穴用力壓按,病人會感覺到手指頭很痛,就是真正穴位的所在。在這兒可以灸百壯到千壯。做一個比米粒還小的三角錐狀艾粒,在上面以火燒灸,每灸一炷艾粒叫 「一壯」,膏肓可以用艾粒灸百壯到千壯。因為膏肓穴在胸口的後方,灸了以後可能會覺得氣壅盛往上,可灸氣海、足三里,火就會從上面被引下去。氣海穴在肚臍下面,而足三里在膝蓋骨的下方。膏肓穴可用以治療陽氣極度不足的現象,叫做「陽氣虧弱」。

1711QC004_

灸勞穴

再來看一個叫 「灸勞」的穴道,勞就是拖延很久很久也不愈的病,也就是長期的慢性病。 「灸勞穴」可以治療手腳心熱、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痛、先發咳嗽漸漸吐出膿血、肌瘦面黃、吃的少而且無力等等。讓病人坐正直,用一根長長的草或一根繩子,男左女右從腳的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到 「委中」穴,截斷那根草或那根繩子,之後用這根草從鼻尖量,經過頭正中,分開頭髮,量到脊,草的盡頭處用筆墨點個記號,再用另一根草一條,量一個口寸,用這個口寸的長度挨着墨點向兩旁開的盡處就是灸勞穴道。在這個穴道灸,隨着病人的年紀加一的壯數,例如病人三十歲,就用三十一壯,說是很有效呢。這個穴應該就是心俞穴,心主血,所以灸之有效。

騎竹馬穴

這個穴位的也是十分的難找,男左女右,用竹篾從臂肘彎處的橫紋量到中指的長度,截斷竹篾。又用竹篾量度同身寸一寸。同身寸就是男左女右,手中指捲曲起來所形成的兩個橫紋,兩個盡頭的距離長度。讓病人脫去衣服而且像騎馬一樣,跨騎在一根竹竿子上。跨定後,兩個人慢慢的抬起竹竿,讓病人的腳離地約三寸,兩旁還有兩人將他扶定,用前面所量的長竹篾,貼定竹竿,並且豎起來,從尾骶骨貼着脊柱量到蔑的盡處,再用筆墨點個記號,從這個記號向兩旁各開一寸(半),就是穴道的所在,灸七壯。這個穴依照《針灸聚英》說,應該是一寸半,為膈俞和肝俞穴道才是。這個 「騎竹馬」穴,被用來專治瘡癰和頸脖子處的淋巴結核等病:「癰疽惡瘡、發背癤毒、瘰癧諸風」。

1711QC001_
▲很難找的騎竹馬穴

 

  • 知史簡介

知史,顧名思義就是知道歷史。歷史不單單是教科書中的王侯將相、治亂興衰,也是我們先祖的生活與文化沉澱,更是一個個精彩而有溫度的故事。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