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歲的馮泓叡,年紀輕輕,但在地區服務已有四年多的時間。雖然工作辛苦,可他卻說: 「社區工作讓我越做越過癮!」
馮泓叡是創建力量的成員,自2014年起一直在觀塘翠屏邨、和樂邨一帶做社區服務。他表示,和樂邨是本港最老的公共屋邨之一,翠屏邨也是一個舊屋邨,區內的長者多,人情味濃,在這一區服務最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關懷的重要性。
上門探訪行動不便長者
馮泓叡憶述,有一次他上門探訪一位行動不便的長者,當他敲開老人家的門,對方的反應令他深有感觸,「原來,多年來從沒有人去探訪過他,沒有人噓寒問暖,天冷了提醒他多穿件衣服,颳風下雨了提醒他關好門窗,所以老人家見到我這樣一位年輕人上門探訪,非常高興。」
這件事也深深地觸動了馮泓叡,原來香港社會雖然很發達,但仍有些低下階層人士處於陰暗的地方,仍然有些老人家需要外人關心和幫助,「這些孤獨的長者,他們要的很少,只不過是一點關懷,卻長期被忽視,社會需要有心人去為這些長者提供一些關懷。」因此,這幾年他一直用這樣的信念支撐着自己,堅持在地區服務。
馮泓叡接受《龍週》記者訪問當天,正好是他與互助委員會向邨內的長者派送午飯的日子, 「今天很幸運,漁農署贈送了一箱魚,透過我們派發給邨裏的長者。」馮泓叡將雪凍的泥鯭魚小心地從冰磈中鑿出來,放入保鮮袋中,再連同預備好的盒飯一起,遞給前來取午飯的長者。他高興地說: 「好多長者都是獨居老人,我們為他們準備了午餐飯盒,就省卻了他們做飯的麻煩,幫到好多老人家!」
▲▼馮泓叡向街坊派發漁農署贈送的泥鯭魚
多元服務 為社區增值
除了定期派發午餐盒飯、探訪長者,馮泓叡的地區服務還包括:提供長者健康檢查,處理個案和投訴,爭取興建社區設施,並聯絡其他社會組織和機構提供多元化服務, 「比如,區內有中醫診所開幕,我會爭取他們為區內長者提供義診服務;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想在區內舉辦長者活動,我們也會提供協助;地藏王廟舉辦敬老齋宴,我們會安排長者出席。」
馮泓叡表示,社會上有不少服務提供者,需要像他這類人士協助聯絡受眾,進行地區宣傳等。而他則透過整合地區資源,讓區內街坊可以有更多的服務。
他說,除了上述服務,家庭和兒童服務也是自己的工作重點,比如在開學前為少年兒童剪髮、派贈文具,舉辦節假日親子活動和教育性的旅遊活動等,都深受區內居民的歡迎。


創立觀塘青年獅子會
馮泓叡除了自己落手落腳,也創立觀塘青年獅子會,帶領一批年輕人做地區社會服務。他說: 「最初有20多位年輕人跟我一起,當中不少人是我的朋友,還有大、中、小學的同學,現在我們已經發展到有40多位年輕義工。大家除了透過社區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情,也成了朋友,彼此間建立了友誼。」
馮泓叡指出,青年朋友們透過地區服務,都獲益良多, 「試過有長者為我們準備湯火,讓我們體會到溫暖。而年輕人為社區爭取到無障礙設施,為長者帶來方便,也感到有很大的滿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