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的鐵板上擺着新鮮煎好的牛扒,澆下醬汁,咋一聲,煙霧瀰漫中夾雜住刺激食欲的香氣…光想像已經覺得肚子餓。港式西餐在香港歷久不衰,時光流逝,鋸扒的選擇愈來愈多, 但仍有不少懷舊西餐廳經得住時間考驗。在這些老餐廳點一客扒餐, 品的是一份回憶,嘗的是一股情懷。今期《龍週》就介紹九龍區四大有名的懷舊扒室。
太子丨金鳳
被譽為平民扒房,創立於1969年,創辦人林先生運用其於五星級酒店工作習得的烹調技巧,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屬於高消費享受的西餐變成大眾都食得起的港式西餐。
餐廳先後在香港、中山開設分店,早前更在荔枝角D2 place開新店,環境更舒適,但位於太子的總店人氣仍然火熱,每晚都有人龍等候入座。淡黃燈光加上舊式的裝修,食的是懷舊風味。

金鳳大餐廳:太子荔枝角道102號金鳳樓地下
深水埗丨飛鷹
上世紀70年代於澳門開業,其後搬到深水埗,雖名 「飛鷹」,卻堅守其分,屹立該區至今已逾40年,以不變應萬變。四周環境變化不少,但店舖的裝修陳設卻沒大變。
餐廳門頂上的異體 「飱」字見證了上世紀的用字習慣,玻璃門掛着窗紗,啡色卡座、格仔枱布,當年新潮氣派的裝飾如今是滿滿的懷舊情調。
店裏的餐牌數十年如一日,扒餐款式不算多,招牌當然是鐵板牛扒餐。牛扒選用新西蘭牛肉,配以美極、梳打粉等調味醃製後用刀拍鬆,港式做法蘊含着港式味道。
飛鷹餐廳:深水埗荔枝角道256號
旺角丨大興(第尾)
比起前兩間雖然名氣稍遜,但勝在位處旺角、太子交匯的中心地帶,位置就腳,人流暢旺。該餐廳於1973年開業,沿用港式扒房設計,服務則偏向茶餐廳式,格調獨特。店內同樣保持了舊式餐廳的格局,格仔枱布、昏黃燈光,但環境則較闊落,座位也不會擺得過密,三五知己在這裏聚餐鋸扒最好不過。晚市有五、六款鐵板餐供選擇,黑椒或蒜蓉汁,選擇較少。
大興餐廳(第尾牛扒):太子西洋菜南街218-220號1樓
太子丨名寶石
單看門面紅藍色的霓虹招牌,便知道名寶石餐廳具有一定歷史。該餐廳前稱紅寶石,上世紀50年代先後在中環、銅鑼灣及尖沙咀開店,現只餘下逾30年歷史的太子店。名寶石餐廳英文名叫 「Tiffany Restaurant」,名字優雅高級,價格比起其他幾間略貴,主打各式扒類海鮮套餐。雖然餐廳的扒餐不是熱辣辣的鐵板,但分量和味道都有保證,另有招牌菜焗蟹蓋飯、砵酒牛尾。
名寶石餐廳:太子道西148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