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山為何不見山? —黃埔花園和海逸豪園的前世今生

紅磡有兩個大型的住宅項目,樓價節節上升,黃埔港鐵站通車後,單位更為值錢!黃埔花園和海逸豪園之間有一個大環山游泳池,是區內有名的泳池,坐擁無敵大海景,筆者就試過黃昏時去游泳,順道欣賞日落,美景確實令人難忘!多年前我已十分疑惑,這個近海的泳池為什麼叫大環山泳池而不叫黃埔泳池?原來,這裡以前真的是一座山……

大環是俗稱,原自原名大灣,因為紅磡是一個半島,有大大個海灣。大環山就是一座向海的石山,位於黃埔花園、黃埔新邨、和黃公園、海逸豪園以至紅磡邨一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黃埔花園是建在填海地帶,以前黃埔船塢和太古船塢的地方,所以以前大灣形狀的海岸線現在已不復見。只是,改變了的不止海岸線,還是一座山!

▲從1900年的相片可見黃埔船塢及青洲英坭廠。背後的大環山當時是石礦場

20世紀初,紅磡灣原是一個美麗的沙灘,以水清沙幼而聞名。當時,這裡設有一個泳棚,就是現在大環山泳池的地方。當時,香港未有公眾泳池,流行用竹搭建泳棚,設有男女更衣室、浴室及儲物櫃,收費便宜,也有泳衣可供租借。近年一個打卡熱點就是西環泳棚,一條竹橋方便泳客落水,站在橋上,可以感受在壯闊大海下水的樂趣!鐘聲泳棚和金銀泳棚曾經是大受歡迎的泳棚呢!九龍區方面,當年荔枝角灣也設有很多泳棚,而大環泳棚也是其中一處俊男美女假日的好去處!

大環泳棚背後就是大環山,大環山地勢崎嶇,但在二期後仍然有大量難民湧入,尤其是福建和海陸豐人。是以山上出現很多木屋,火災瀕生,打風落雨時環境特別惡劣。據聞,甚至有人穴居,有些更是在船塢工作的員工。由此可見,當時的生活並不容易,想要有容身之所,都得自己想辦法。

▲1920年黃埔船塢旁的大環山

現在說來好樣很難想像,其實很多人都曾有這種體驗。友人告訴我,小時候去大環山公眾泳池游水,去到差館里就要上斜坡,誇過小山丘才去到泳池,游完水又要攀過山坡才可步行回家。而且,泳池儲物櫃是用鎖匙打開,鎖匙由一條紅色繩綁著,大家落水前都會小心翼翼放在泳褲的小袋內……這些全是他80年代的難忘回憶。其實,80年代的大環山有很多部分已被夷平,木屋和山洞已失去影縱!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這樣發生的…1954年12月20日,紅磡大環山木屋區發生火災,造成5死40多人受傷,焚毀600間木屋,七千多人無家可歸,散居馬頭圍道一帶非法興建的寮屋。當時,住在山洞的人避過火劫,各傳媒都漬漬稱奇!為防止意外再次發生,政府在1955年宣布夷平部分大環山,興建徙置大廈。1958年,一共4座7層樓高的徙置大廈落成。

1950年代起,大環山再陸續被削平,建成紅磡道、大環山邨、黃埔新邨及黃埔公園(即是電在的和黃公園)。1980年代,黃埔船塢、中電和青洲英泥的廠房都陸續撤出大環山一帶,原址經填海之後發展成為新住宅區,黃埔花園落成了,成為現在紅磡的一個重要地標。

筆者在紅磡工作,常常穿梭於大環山一帶,從沒想過,以前這裡真是一座大山呢!

▲大環山泳棚只能在相片中看到

作者簡介:
陳美思,資深電台工作者,主理各類資訊性節目,喜愛文化、增值、時事、消閒等題材。現為新城電台節目「原來生活好快樂」、「閱讀城市」和「飲食得喜」的節目監製及主持,亦是新城電台節目執行總監助理,更是婦女事務委員會電台課程「自在人生大學堂」的節目監製及主持。另亦為多個大型活動的策劃人及司儀,包括︰研討會、活動典禮、商場活動及私人婚禮等。

1 comment

  1. 美思,因為我孫兒在大環山泳池游水,在細讀這歷史後,我可了解名稱的由來,也可向孫兒解說,名字的背後的歷史。我一定會追看你寫的文章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