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 「開心頻道製作社企」 坐落在觀塘工業區一棟商業大廈內,記者於一個週三下午在其辦公室內只見到一男一女兩個職員,各自在忙着手頭的工作。
這間社企的創辦人卓慧敏告訴《龍週》記者,儘管成立多年來,「開心頻道」 在實踐傷健共融方面頗有建樹,但業務量不多,常常入不敷支。雖然用商業標準來衡量, 「開心頻道」 算不上成功的企業,但是正是她的不忘初心、默默堅持,讓這間社企讓人敬佩。
卓慧敏坐在記者對面侃侃而談,與正常人無異。不過,10多年前在一次電視劇外景拍攝期間發生的意外,令當時還是亞視演員的卓慧敏聽力受損,此後她和亞視中止了工作合約。在獲得工傷賠償後,卓慧敏用賠償金成立了 「開心頻道」這個網上資訊服務平台,讓身心障礙者進行分享、交流及表現才能。
她說: 「相信不是很多人可以如我一樣幸運,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儘管有後遺症,有聽障及神經疼痛,有時候表達不是那麼好,但始終在人家面前和正常人無異。」

證明殘疾者殘而不廢
由於早年就擁有義工資格,而且長期有做社會服務,卓慧敏很快就拿到了慈善機構的牌照,還申請 「夥伴倡自強計劃」,創立了影視製作社企,為需要影視製作的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以至個人,提供影視製作服務。
「開心頻道」在缺乏資源及經費的情況下,迄今已經陸續為10名傷殘人士以及20名青年提供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卓慧敏說,當初只是想做個平台讓傷殘人士表達自己,但是成立還不到3年,一位相識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老師致電她說,有一位傷殘學生需要工作單位來完成畢業作品,問 「開心頻道」可不可以提供工作機會給這位坐輪椅的學生。
「我不知道她將來有沒有機會打工或者做製作,但肯定的是如果今天她沒有這個機會去接觸製作公司,相信將來都未必有機會。」卓慧敏爽快地讓那位傷殘學生直接來公司上班,而且一做就是3年。

創辦人壓力大一度病倒
「很開心看到她的轉變,由最初較為內斂,少和人溝通,到現在代表香港參加殘奧會,不久前還獲得獎牌。」卓慧敏表示,這一次聘請傷殘人士的成功經歷讓她看到傷健共融的可行,接下來陸續都有傷殘人士到公司工作, 「除了訓練到員工,也幫到缺乏自信,不敢和世界接軌的人可以踏出一步。」
不過,由於市場上有太多的製作公司, 「開心頻道」經營的壓力非常大,引致卓慧敏身體抱恙,去年便有半年無法打理 「開心頻道」,導致公司接不到新的業務。
「為什麼我這麼辛苦開社企,就是想告訴別人我們有能力靠自己去養自己。」雖然長期做不到收支平衡,卓慧敏和拍檔需要補貼維持營運,但是她始終保持初心,希望殘疾人士殘而不廢, 「仍然有一個希望,很想靠社企去養起慈善機構。」

冀助傷健人士上舞台表演
卓慧敏擔任過綜藝節目主持,也曾參演過電視劇集,多年前因拍劇受傷轉戰幕後,踏上導演之路。她表示,心中還有一個大夢想, 「希望為用了4年時間寫的電影劇本《天堂鳥》找到投資者。」卓慧敏去年底以該電影劇本競逐香港首部電影新進導演獎,雖然沒能脫穎而出,但獲得了參加今年香港電影展推廣劇本的機會。
卓慧敏還透露,正和幾個藝術界前輩策劃一個大的項目──打造一個傷健人士的舞台,給他們一個台前台後發揮的機會,實現舞台夢。 「正在寫一些建議書,希望申請到其他基金資助。」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