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茶藝師梁藝桐 泡一壺茶協調人生節奏

講起飲茶,你會諗起咩?上茶樓一盅兩件?阿伯阿婆先飲「好老土」?別太膚淺了!中國是茶的故鄉,從栽茶、採茶、制茶到品茶都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要泡一杯好茶殊不簡單。80 後女茶藝師梁藝桐(Family)就憑藉一雙巧手,創立自家品牌傳承茶藝文化。

自小與茶為伴 北上工作奠茶藝基礎

「茶是用身體去飲去感受的,茶自古就具藥用功效,我們按體質去揀茶,身體會有反應,只是現時太多茶樹是扦插種植,太多人工化肥和農藥才令茶失去功效。」梁藝桐邊說,邊將滾燙的熱水注入盛有茶葉的蓋碗,嫺熟分出三杯小小茶湯放在《龍週》記者面前,茶香四溢,呷一口,溫和醇厚,隨喉嚨到胃散發陣陣暖意。

Family自小患有哮喘,與甜、凍飲無緣,只能與白開水和茶為伴,尤其愛茶。畢業後,她隻身北上打工,更與茶難捨難分,「當年內地工作模式較悠閒,上午返工飲茶,外出傾單也飲茶,放工又早,於是公餘時間去學古箏和茶藝。」後來她才明白,飲茶不是齋飲,而是讓老闆同事甚至生意伙伴互相了解對方、建立友誼的過程,為她日後創業奠下基礎。

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她重回香港,苦思前路,「我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可以做到老的工作,表演古箏的話,香港不流行,也可能人到中年已無人請,於是想起彈琴時總有個女生為客泡茶,開舖賣茶也行唔通,所以想做茶的推廣。」

▲梁藝桐舉辦茶藝課程推廣茶文化

母親患重病 決心培製古樹茶

也許是機緣巧合,Family回港同時,媽媽發現患上重病,多番治療無果,在朋友介紹下嘗試茶療,以古樹茶調養身體,未幾竟見成效,「媽媽的睡眠改善了,也重拾胃口進食,至今她已回復健康。」由此,她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可以幫助身體,遂將茶與養生結合,發展自己的製茶團隊,每年在雲南高山製作古樹茶。

Family創辦了自家品牌,在太子開設茶室,提供專業評茶培訓,並舉辦茶藝課程及講座等,不少企業也會聘請她為客人泡茶奉茶,「金融保險、航空公司都會請我為員工培訓,因為覺得茶藝優雅,也是一種技能。」她留意到,近年茶藝在香港也漸為人認識,「好多十幾廿歲的年輕人會來學,有些是因為家人愛飲茶,想與家人增加溝通;有些研究開咖啡、紅酒,覺得茶也是一種文化所以想學。」

在Family眼中,茶是講究協調平衡的藝術。她解釋:「好多人以為茶等同慢生活,其實不然。你沖茶沖得慢,客人會走;沖得快,茶會澀。所以茶藝的核心是協調節奏,在有限的時間內調適快慢,這也是一種修煉。」

▲梁藝桐建立了自家團隊製作古樹茶

品茶體五感見人品

與茶為伴多年,Family認為最大得著是學懂留意自己,畢竟評茶師需透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五感審評茶葉品質色、香、味、形,「唔靚的茶會令人涸喉、心跳、失眠,通過茶的訓練,可以觀察到自己和食物在身體內的反應。」

Family認為「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茶枱上會睇到對方的品味、層次、文化和基本性格,例如有識之士,會好有耐性等我們泡茶,又會去了解每泡茶的分別,聆聽我們的講解。又例如有些製茶師,會好有耐性去焙茶,堅持唔落農藥。茶質會反映出一個人是否急功近利。」她道。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