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額370億元的電子消費券計劃,自從8月1日開始派發以來,在過去半個月引爆全城消費熱潮!多個大型商場整天人山人海,市民笑逐顏開、左抽右挽「戰利品」。
調查:一成人料多花1000元
在659.2萬已登記市民之中,550萬人已於8月1日率先收到第一筆2000元消費券。當天,各大商場爭相推出購物優惠,銅鑼灣、中環、尖沙咀、旺角、沙田、屯門、荃灣等區的商場整天迫滿購物人潮。多家店舖包括影音電器、體育用品、化妝品等,以至多家餐廳食肆均人頭湧湧,廣東道名店也大排人龍。
不少人全家出動盡情掃貨,也帶旺商場食肆生意。餃子店員工陳女士說,當天生意比過往假日多起碼20%,「大家都出來消費,這兩年哪有要排隊的日子?」有市民笑說,疫情下生活壓抑,「今日熱鬧到好似時光倒流三年前」,終於重拾漸漸淡忘的消費快感。
香港研究協會於上月20至27日,訪問了1062名18歲或以上市民,以了解市民對不同社會民生焦點議題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在消費券計劃方面,撇除5000元消費券的金額後,三成三受訪者表示其消費開支會增加。當中,有近一成表示其消費開支會增加大約1000元,亦有6%人預計消費開支會增加500元或以下。
電子消費券也大大推動了電子支付平台的交易量。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表示,消費券發放後,八達通的交易宗數及金額明顯上升,發放首兩日八達通的日均零售交易金額和筆數,分別是今年以來的3.4倍和1.5倍。另外,電器和電子產品、網購平台及服飾和美妝等類型的商戶,生意額有強勁增幅,帶動單筆零售消費金額平均較前7個月升逾兩倍。

部分商戶趁機「掠水」
不過,大家開心消費之餘,亦要小心誤墮消費陷阱,尤其是留意有部分商戶趁機「掠水」。在消費券派發後,消委會已接獲150宗與消費券相關的投訴,主要涉及服務質素和價格爭議。
有傳媒報道,有超巿在發放消費券前兩天已更改部分商品價格,部分直接加價,部分則取消買兩件裝或三件裝獲折扣的優惠,變相最多加價41%。有巿民則投訴首天使用消費券,在茶餐廳用膳結賬時才驚覺已加價。
第一期消費券周六截止登記申領
使用消費券購物或購買服務,不存在最低消費要求,也不容許額外收費,如果有商戶違反規定,大家記得向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或消委會反映及跟進。
另外,第一期消費券計劃的截止登記日期為本月14日,即本周六就截止,還未登記的市民記得盡快登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