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行街」到做老闆 「80後」黃永祥的成功之路

「80後」青年黃永祥(Dickie),中學畢業後便投身社會,在職場打滾近20年,由最初做「行街」到後來創業做老闆,更成為商會領袖。來自普通家庭的他,沒「父幹」可靠,到底是如何白手興家踏上成功之路?

首次創業3個月便結業

「我認識的成功生意人當中,沒有一個是很輕鬆地取得成功,最重要是遇上問題時勇於面對。同時,EQ高亦很重要,這是一位前輩對我的教導。」今年38歲的Dickie接受《龍週》專訪時說。

Dickie少年時從深圳移居香港,他中五畢業後選擇就業,第一份工是在地盤做管工助理,後來轉到一間營銷中介公司任職「行街」銷售,幫一些美容中心找顧客試做美容療程以及到學校做推廣。後來老闆索性自己開美容院,Dickie亦累積到更多有關美容行業營銷及推廣技巧,事業上平步青雲的他於2014年決定離職創業。

「當時我經常到學校做推廣,接觸到不少來港求學的內地生,發現他們傾向花錢使用中介服務辦理來港手續,我覺得是一個商機。」Dickie說,他的想法獲得一位富商支持他200萬元人民幣,他繼而在廣州開設中介公司,專門幫內地人移居香港。

Dickie的中介公司起步順利,很快接到不少生意。可是他遇人不淑,公司開業3個月就被人虧空公款,無法經營下去,加上當時租鋪合約未結束,退租就得賠錢,最終他動用30萬港元積蓄處理好租約,然後回港。「我的身家只剩4萬元,還要用來供樓和給家用,最後只得2000元。」他說。

▲Dickie與一班熱愛運動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共同創辦「2G體育會」

失敗從頭再來 開設美容中心

事業沒有了,怎麼辦?Dickie憶述,自己為了這事而失眠,晚晚到屋企樓下的公園呆坐飲啤酒,就像電視劇中生意失敗的主角。幸好他很快就遇上貴人,一位在醫療集團任職高層的朋友問他有否興趣到其公司做營銷經理,月薪兩萬元。雖然工資與以前有很大落差,但為了生活,他一口答應。

Dickie重操故業,一切仿佛從頭再來,卻令他有意外收穫。他在工作期間掌握了更多有關醫療法規、美容儀器採購等知識,同時他通過加入商會,進一步擴大人際網絡。「就像是別人給我薪水去學習和準備創業。」他感恩地說。

2015年8月,Dickie辭去醫療集團的職務,和一位醫生合資在中環開設診所,兩年後在尖沙咀開設美容中心,並逐步擴充業務。

▲Dickie曾獲得「年度國際行業傑出人才獎」

疫情嚴峻開拓新模式推廣產品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本港肆虐,近期又來第三波疫情,各行各業大受打擊,美容業界更是首當其衝。在事業上經歷過重重波折的Dickie,對此冷靜應對。

「美容業已停工約兩個月,我們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想法子主動開拓新模式推廣產品。」他說,公司大約3個月前已開始在網上賣產品,成績不錯,下一步打算邀請網紅宣傳和做直播。

Dickie坦言,短期內疫情仍會持續,情況不容樂觀,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他估計,隨著經濟下滑,或會衍生出一群低消費客戶,「只要捱得過這關,我們計劃開設三間小型美容店,提供基本療程,希望大約9個月後能成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