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華國貨 與香港百貨業的歷史發展

香港的百貨業歷史悠久,開埠初期的百貨公司大致分為英資、華資、日資和中資,一些英資與華資的百貨公司在當時已非常盛行,至今有百多年歷史。 「裕華國貨,服務大家」 這首廣告歌,相信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位於九龍佐敦的裕華國貨(裕華國產百貨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成立的一家專營國貨的公司,自一九五九年開業以來,可謂與香港的百貨零售業發展密不可分。

香港百貨業與購物商場的發展

香港的百貨和商場業,各個年代都有着變化,也各有特色。二戰後至一九七○年代,香港的百貨公司可分成四大類,包括傳統英資高級百貨,例如連卡佛;本地百貨公司,例如永安、先施和大大等;國貨公司,例如裕華國貨、中僑和華潤等;日資百貨當時也在香港興起,例如大丸百貨、崇光百貨等,在八○年代掀起一股日資百貨業浪潮。隨着九○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爆破,部分日資百貨業開始撤出香江,而香港的百貨業也出現了轉變,進化為大型購物商場,商場內的商店各自經營,以傳統的專業商店方式營運,但購物商場則總其成,是 「百貨公司」的擴大版。早期的購物商場有尖沙咀廣東道的海運大廈和中環的置地廣場等,其後發展成海港城、時代廣場、太古廣場等,也有年輕一代較熟悉的九龍塘又一城和旺角朗豪坊。

香港的國貨公司主要是指具中資背景,主要售賣中國內地產品的百貨公司。而香港國貨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一九五○年代,當時開啟了國貨公司的黃金時代。在中國內地成為 「世界工廠」之前,國貨公司是香港人接觸其產品的少數管道之一。一九八○年代,民間俗稱的 「國貨公司四寶」,就是棉襖、學生服裝、睡衣及羊毛衣。在香港國貨公司全盛時期,香港有超過三百間國貨公司營業,遍布港、九、新界。裕華國貨也是隨這個大時代開業。

197QC001_
▲1959年裕華國貨在中環開業,當時僅佔一個舖位
197QC002_
▲佐敦總店在1963年模樣,右旁的住宅大廈今天仍在

裕華國貨的經營理念

一九五九年,由余連慶、余慶為首的一眾印尼華僑合資在香港成立裕華國貨。 「裕華」寓意 「富裕中華」。企業由開業之初的小型百貨店,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零售集團,在海外也有業務經營。今天,位於佐敦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的裕華是旗艦總店,營銷中成藥、食品、土特產、手工藝品、紡織品、床上用品、刺繡、服裝、醫療器材、小家電和傢具等多種產品。現任董事長總經理余國春先生於八○年代在父親及哥哥帶領下,加入裕華國貨工作。其間,從過去家庭式管理的國貨公司,到第二代引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令國貨事業發揚光大。香港早期的國貨公司為基層民眾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服務。由於當時大多市民都沒有能力購買 「洋貨」,故國貨公司特別受到民眾的喜愛。

197QC003_
▲1967年佐敦道裕華國貨公司

與時並進的商業策略

裕華國貨以 「與時代並進、與社會同步、與顧客同心」的宗旨,在品牌形象設計上並沒有傳統 「老土」感覺。與一般的百貨不盡相同的是,是裕華國貨提供了來自國家各個地區的特產精品。為迎合香港人購物習慣的改變,企業也發展電子商務,同時在港九新界各區開設十多間小型保健坊及中成藥專門店,並開設Facebook、WeChat社交媒體以吸引年輕市場等。
一九七六年,在電子化並未普及的年代,裕華國貨成為亞洲首家使用電腦連線收銀的百貨公司,稱為NCR(National Cash Register)系統,同時是全港首間使用電腦標籤(barcode)的公司,科技及構思相當前衛。

197QC007_
▲開業之初,裕華國貨僅是一間小型百貨店,而到今天,裕華已極具規模,在香港和海外也有業務經營

與香港同步邁進

香港是 「購物天堂」,香港店舖售賣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貨品。 「裕華國貨」經歷了近一甲子的歲月變遷,陪伴香港,見證了城市的經濟騰飛、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回歸祖國懷抱等每代重要發展歷程。未來,相信在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計劃下,將繼續迎來各種商機。

197QC006_
▲除經營百貨店,裕華國貨集團還有中成藥專門店、保健坊等業務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