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嘉傑 轉戰網絡 開拓區政新道路

在去年的區議會選舉,一向注重民生工作、落力服務社區的建制派受到重大挫折,失去大部分議席。選舉過後,部分從事地區工作的年青人開始反思。其中,在黃大仙龍星區參選落敗的莫嘉傑就與多位地區人士組成新的組織KOL100,變身為 KOL(網絡關鍵意見領袖),在網絡平台上討論時事,希望在網絡上開闢出一條新路,壯大建制派。

莫嘉傑在YouTube上的網名為「肥仔傑」,現時他每天都隨身帶着一部可用於拍片的手機及一個腳架,方便隨時隨地就每日發生的時事拍片評析,與網友互動,反映網民心聲。

兩個月吸近10萬粉絲

肥仔傑自去年12月中開始推出網上的YouTube節目,到現時約兩個月,網上的訂戶粉絲已經超過8萬人。他的目標是在三個月內超過10萬粉絲。

翻查資料,肥仔傑為黃大仙龍星區的社區幹事,去年參選區議會,最終落敗。落選後,他與一些同樣在區選中受到挫折的前區議員及地區幹事總結經驗時,有感於建制派過往的地區工作一直強調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許多人認為只要做好了民生工作,不論對手怎樣喊政治口號,都難以勝出,因為市民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社區民生工作。

但經歷了反修例後的區選後,莫嘉傑及部分年輕建制派人士意識到民生和政治都很重要,「我們有一班支持者,在反修例運動中也對建制派區議員感到失望,他們認為建制將民生放得太重,而忽視了政治問題,在重要的政治議題上不敢為民發聲。」

莫嘉傑_01E
▲莫嘉傑是黃大仙龍星區的社區幹事,一直專注於地區工作

區選後反思民生政治都重要

事實上,在許多市民的慣性思維中,往往視建制派為保皇派,將制建派與政府掛鈎。他們不支持政府的一些政策,會因此牽怒於建制派。肥仔傑從地區幹事專注於地區工作,變身為youtuber,其中的想法之一就是要令市民改變這樣的想法。

「我們在網上的節目沒有甚麼框框,也沒有包袱,政府不對的,我們也會強烈反對,好像我就拍過短片批評林鄭月娥。」他說,希望在網民心目中建立起一種印象,即建制派未必依靠政府,建制派也能說出市民心中想說的話。

兩個月的實踐,讓肥仔傑感受到網民中對建制派的KOL有很大的需求,「這部分市民很多,如果我們一直不去做,他們長期只能收聽收看反對派的節目,有一天可能會變成他們的支持者。」

展望未來,肥仔傑和KOL100希望能招募到100位同道者,共同開拓網絡的平台,建立起發聲平台,為建制派打開一條新路。

莫嘉傑_09
▲莫嘉傑與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一同落社區服務居民

當KOL有助地區工作

做網絡時評節目,會不會影響地區工作?肥仔傑告訴《龍週》記者,網絡上的時評節目內容主要是即時的社會時事,不太可能只聚焦於一個小的社區,但做好網絡的時評節目,對地區工作也會有促進作用。

「我有時回區內,有些街坊都走過來說,肥仔杰我認同你。」肥仔傑說,他本身在社區工作,居民對他已有一定的認識,現在除了每日可在社區見到,還可以透過網絡認識我,更可以互動,相互的了解更深了。

莫嘉傑_02
▲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