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討論逾14年的 「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 ,終於有突破性進展!旅遊事務署近日披露,有關工程有望在明年動工,並預計於2024年完成。屆時以食海鮮聞名於海外的鯉魚門海旁將增設5個觀景點,以全新面貌亮相。
加設5觀景點增吸引力
旅遊事務署在7月下旬向觀塘區議會提交文件,交代拖延多年的 「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文件指出,署方正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建築署緊密合作,以確保工程的設計概念與時並進,符合環境影響評估的結果。建築署已委聘顧問公司,全面檢討工程計劃概念,並採用現代化、旅客友善、具抗禦性及融合鯉魚門周邊獨特環境等為主要設計元素。
最新的概念設計重點包括:在鯉魚門燈塔以東興建富特色的有蓋登岸設施和海濱長廊,方便旅客經海路前往鯉魚門的海鮮酒家和近岸的其他特色觀景點。沿鯉魚門海濱亦將闢設5個特色觀景點,豐富遊人由現有海鮮酒家前往天后廟途經的體驗。
另外,為了方便公眾享受維港景色和日落景致,旅遊事務署將在鯉魚門石灘興建一個具漁村特色的新觀景亭。現時康文署轄下的鯉魚門休憩花園亦會進行優化,至於鯉魚門海旁公廁側的空地,將會連接新公眾登岸設施。
觀塘區議員顏汶羽接受《龍週》訪問時表示,期待上述工程盡快上馬。他指出,目前鯉魚門海旁情況惡劣,有一個像沙灘的地方,上面鋪滿蠔殼,予人「破破爛爛」的感覺,整體環境欠缺一個有連貫性的安排,故鯉魚門的地區人士在很多年前已提出要修葺改善。
顏汶羽說: 「現在旅遊事務署提出興建一些地標、觀景台,以及修葺好海旁沿路,讓旅客由海鮮酒家走到入面的天后廟,沿途可以欣賞一下鯉魚門海旁風景。」
顏汶羽作為海濱事務委員會成員,亦關注到鯉魚門一帶海濱的發展。他表示,雖然鯉魚門海旁不在維港範圍內,並非海濱事務委員會討論的地域範圍,但其實兩者息息相關, 「正如當局強調要使香港的海濱連綿不絕,好讓市民享用,而九龍的海濱由尖沙咀起步一直去到油塘,而油塘之後就是鯉魚門了。」
顏汶羽認為,目前油塘有計劃做海濱發展,在油塘灣有一個私營發展項目,預留了沿海濱地段給公眾享用。他期望日後鯉魚門海旁和油塘海濱可以連貫起來,或在設計上比較一致,到時就可以由尖沙咀步行至鯉魚門。
為旅遊業帶來新機遇
本港旅遊業界人士也歡迎鯉魚門海旁優化工程上馬在望。其中,珊瑚海船務公司主席鄭靜華向《龍週》表示,鯉魚門清幽、寧靜,並且飽覽維港景色,是本港觀賞日落的勝地, 「鯉魚門蘊含非常豐富的歷史價值,相信海旁環境改善後,會帶來更多人流。」
由珊瑚海船務經營、往來港島西灣河及鯉魚門三家村的渡輪航線,現時每天載客量約1500人。他們的渡輪及碼頭設計以香港懷舊文化為主題,並推出相關旅遊項目,讓旅客更深刻地體驗香港特色。
鄭靜華介紹,近日珊瑚海與旅遊發展局合作推出新的旅遊產品─《尋找漁民樂》,以西灣河來往三家村的懷舊小輪航線以及鯉魚門作為主打。她指出,珊瑚海一直將渡輪事業結合旅遊項目來發展,將來鯉魚門海旁優化完成後,相信有助進一步推動旅客在港深度遊。
對於海旁改善工程的設計,鄭靜華認為,鯉魚門區內街道比較狹窄,只有單向的道路,希望海旁改善計劃能考慮到這一點, 「區內的街坊商會曾提議建一條天橋將鯉魚門及三家村碼頭旁的海濱公園連接,這樣能方便區內居民及遊客出入。」

海上的士有得做
值得注意地是, 「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除了着重優化環境外,亦強調實用性,包括興建公眾登岸設施。顏汶羽建議,新建的公眾登岸設施,日後或可作為水上的士上落客點,吸引更多人前往吃海鮮。
鄭靜華則指出,目前鯉魚門海旁一帶設施不足,只有兩個私人碼頭位供船停泊,很不方便。她認同加建公眾登岸區可增加人流,若政府打算發展鯉魚門海上的士循環服務,其公司也有意參加。
環評達標 水質理想
「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早於2005年由旅遊 事務署提出,但在進行填海工程前,有關注區內環境和排污問題的地區人士提出反對。當局於2016年委託顧問就整個計劃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結果顯示在施工及營運期間,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後,工程符合有關環境標準。
顏汶羽提及,早年鯉魚門的餐廳或海鮮檔是直接由海邊抽水上來養魚,但海水含菌量高,並不適合直接抽取用來養魚。於是當局積極改善海水水質,商戶亦將海水淨化後才養魚,現在明顯已有改善。
顏汶羽倡加強防災設施
鯉魚門地勢低,村內建築大多是寮屋,加上防風、防浪和排水設施簡陋,每年風季來臨都成為重災區。2017年強颱風 「天鴿」襲港,鯉魚門便出現海水倒灌,大量海水湧入住戶及商舖,水深及腰,居民損失慘重。
其後政府在當地修建防風防浪的工程,去年9月超強颱風 「山竹」吹襲下,鯉魚門遭受的破壞比 「天鴿」襲港時相對較輕。不過, 「山竹」的衝擊力仍然顯示出當局的工程並不完善,該區區議員呂東孩早前接受《龍週》訪問時認為,當地還有許多漏洞需要修補和加強,防災工程的標準也需要提升。
顏汶羽也指出,由於鯉魚門是低窪地區,經常會有水浸,所以在優化海旁工程上必須要做好防風防暴雨的準備。
鯉魚門簡介
鯉魚門位於油塘東部,已有150年歷史,村內的天后廟更建於清乾隆18年,至今有260多年歷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自上世紀60年代起,鯉魚門逐漸發展成以吃海鮮的著名旅遊勝地,該區沿着海岸線而建的漁村也別具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