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從陌生到融入國家發展

新中國建國七十年,從一窮二白躍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中有許多港人為國家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龍週》特為國慶七十年專訪幾位服務於東九龍一帶、具代表性的地區人士,分享港人見證國家與香港走向富強的奮鬥過程。

今期受訪嘉賓九龍東區各界聯會第十屆首席常務副會長楊莉珊,就以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多年來既為國家與香港貢獻力量,更於公共事務平台為國家政策作建言。

30年前已與內地驕子競賽

作為家族事業傳承者的楊莉珊,一直於香港生長及學習,直至17歲負笈才到英國深造。外讀的經歷,令她了解到香港人的優勢在於掌握時代脈搏及國際視野。她憶述,30年前不少香港人對國家民主進程心有憂慮,但她卻頂風前行, 「回到香港,首半年時間我加入了會計師行工作,後來公司需要派員到上海長駐,我馬上舉了手。」

楊莉珊笑言,當時爸爸是推手之一,但更重要的她勇於接受挑戰。而令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時所有內地同事都是 「一孩政策」下的大學畢業生,是國家重點培養出來最優秀的人才,「簡直是天之驕子。」她說。

正因為楊莉珊不抗拒到內地工作,所以她能親眼見證過去數十年國家急速發展的真實情況,亦造就了她成為中港兩通的優勢,幫助公司及自身發展。

2624QC004_.jpg
▲楊莉珊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其北京提案獲得採納,並獲選最優秀提案之一

寄語港青把握機遇

面對內地尖子的競爭,楊莉珊不諱言當時到內地工作的港人 「備受關照」, 「當時我們月薪過萬,而內地大學畢業生卻只得幾千,這種落差令大家一直都有些不平衡的心理。」不過,她目睹身邊的內地同事具有極強上進心,乃至現在,一些舊同事已經成為四大會計師行的合夥人。
這一段經歷,令楊莉珊深明國家急速發展已將中港落差縮短,香港唯有與內地發展的機遇所結合,方能掌握再發展機遇。

楊莉珊表示,受益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現在其集團亦在掌握 「一帶一路」國策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規劃,她寄語香港人必須要認清形勢及發力點, 「我們不可故步自封,比如以前國家需要發展房地產,現在是高端科技、養老、醫療的產業,香港如要把握國家提供的政策紅利,一定要多足再發展。」

承父業 為國家進真言

楊莉珊是知名商人楊孫西的長女。楊孫西涉足紡織、玩具及房地產業務,特別在改革開放時期抓緊機遇,成功發展事業,亦為內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楊莉珊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曾建言北京市要重視養老服務,其提案的遠見領先於當時仍然集中於討論環境保護等的主流議題,連續兩屆榮獲最優秀提案。

楊莉珊深受父親影響,多年來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由商入政,當然她亦以九龍東區各界聯會的首長,以及以慈善者的角色,除出錢出力舉辦社區活動之外,亦立心希望通過團結社會不同的持份者,促進社會和諧。

2624QC002_
▲即使集團工作繁忙,楊莉珊仍以父親為榜樣,積極參與地區服務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