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國70年,從一窮二白躍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中有許多港人為國家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龍週》特為國慶70年專訪幾位服務於西九龍一帶、具代表性的地區人士,分享港人見證國家與香港走向富強的奮鬥過程。
今期受訪嘉賓─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第22屆理事長蔡培,就向本報分享了他參與保衛國家和香港的經歷,以及自身從商及貢獻國家發展的心路歷程。
助茅盾撤離香港
蔡培少年時於深圳寶安就讀中學,親身經歷了抗日八年戰火紛飛的歲月,並投身加入東江縱隊。當時他擔任通訊員,為深圳及香港兩地游擊隊傳達公文,以及協助文化人士轉移, 「要為他們安排住處、飲食和交通,初時不知道任務的重要,後來才知其中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茅盾。」
戰後,蔡培到廣州繼續學業,畢業後參與工作,主要為廣州大型廠房承擔基建及處理公司帳目。1963年,蔡培移民香港,以月薪300港元成為公司會計,至此定居香港。
為祖國和香港獻盡職責
蔡培大半生時間以草根自居,曾做過公司會計、小巴司機、地產經紀等,「那家叫『何東地產有限公司』,是當時的老牌公司,老闆何鴻章是何東的嫡孫。」上世紀6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開始急速發展,當時地鐵還沒有開通,蔡培看準時機投資商舖,與拍檔租入旺角商舖間房再轉租,成功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80年代起,大量港商紛紛參與到深圳特區發展,蔡培也不落人後,與夥伴成立香蜜湖有限公司,打造了現時福田區的國際級水上樂園的雛形。
「當時我們公司有四個董事,與深圳發展公司合作。」蔡培淡淡地說,絲毫沒有對這個準確的決定有過分的驕傲。
蔡培一步一足印,從草根向上流動,但仍不忘為街坊服務。目前,他是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理事長,致力服務九龍區的居民, 「我最大的心願是為香港和國家作出貢獻。」老兵謙厚,令人敬佩。

曾隨部隊解放寶安縣城
蔡培在抗日戰爭期間,經常從上水鳳溪學校徒步,由沙頭角翻山前往深圳寶安或布吉,為游擊隊傳達公文。當年他曾因為槍支走火,貫穿右大腿,現時仍留有彈痕。 抗戰結束後,蔡培繼續參與軍隊生活,最終戰勝國民黨部隊,更隨隊率先解放寶安縣城,將寶安易幟為五星紅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