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道小學 用心聆聽孩子心聲

香港培道小學位於九龍城區,作風一向低調,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家長慕名而來。該校特別着重師生關係,學生亦對學校有着深厚感情,從課堂內外的日常活動,到學校重建等重大事情都積極參與。
培道小學最初建校於廣州,後來因戰亂而輾轉遷至本港九龍城馬頭涌福祥街現址,建校至今已有131年歷史。隨着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該校校舍早年已不敷應用。 「每次上視藝課,老師要用手推車將大批物資搬到課室,很不方便。」校長陳敏儀接受《龍週》專訪時說。

128QC002_

學生擔當校舍設計師

目前培道小學校舍正重建中,陳敏儀稱同學們不只踴躍捐款,更在設計方案上出謀獻策,「有同學建議興建橋樑連接新舊校舍,以節省往返兩座樓的時間,於是我們與則師樓分享這個想法,結果被接納了。」她強調,培道的特色是樂意聆聽小孩子心聲,很高興學生這麼關心學校。

事實上,培道小學是私小,沒有政府資助,今次用於重建校舍的一分一毫都是從四方八面募捐而來,包括來自畢業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校友的捐款,亦有學生主動捐出利是錢。陳敏儀指出,其中一位小一生甚至將自己錢箱內所有儲蓄奉獻出來, 「小朋友捐出自己的全部儲蓄,可能只是一、二百元,但他拿出的是百分之百,讓人十分感動。」

陳敏儀說,校舍重建的第一期工程將於今年9月完成,整個工程預料會在2021年完成,屆時不但會有視藝室等不同功能的特別室,還會有恆溫游泳池、室內運動場等設施。她期待看見全校700多位學生在更寬敞的空間發展所長。

128QC003_.jpg
▲培道小學正在進行校舍重建工程

提供親子視藝訓練

作為本港歷史悠久的小學之一,培道這所百年老校傳承了創校以來的良好傳統,亦不忘與時並進,如近年加強了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培養。早前學校剛剛完成了一個名為 「童眼看世界」的視覺藝術展,由老師教授學生不同的攝影技巧,然後將同學提交的攝影作品合併為一個大型展品。

「我們的視藝老師會帶家長去參觀藝術展,向他們介紹如何欣賞藝術品,讓家長和子女之間有多一個溝通渠道。」陳敏儀說,時代不同,現在的社會更着重年輕人的創意發揮,因此該校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與家長一起吸收新知識。

128QC007_
▲課室外走廊展示了學生的視藝作品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與學校之間的聯繫,校方在3年前設立了級社制度,由高年級生擔任級社職員,帶領低年級生舉辦活動,例如在陸運會上組啦啦隊,以及在早禱會上分享。 「我們分為『仁、忠、潔、力』四社,對應校訓 『愛、誠、貞、毅』,這是老師們想出來的。」陳敏儀不時感謝教職員團隊為培育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

128QC005_
▲陳敏儀手拿着以學生視藝作品製成的比賽獎品

從學生分享獲得啟發

陳敏儀每天工作繁重,要處理校內大小事務,但她仍堅持抽時間與學生相處,這亦是她9年前擔任校長時許下的承諾, 「多與學生接觸十分重要,因為我們面向的對象就是小孩子。」

陳敏儀在午飯時經常會走進課室與學生一起用膳,給他們講自己的童年往事,意想不到地成為孩子們百聽不厭的故事,而她亦從學生的分享獲得啟發,「有一次,一位四年級女生因測驗成績只得70多分而哭泣,飯也吃不下,剛好一位男生走過來,氣定神閒地說 『我是不合格的同學當中最高分的那個』,逗得女生破涕為笑。」

陳敏儀舉以上例子說,成績不代表一切,反而小朋友很需要一種打不死的精神,儲備正能量應對將來的挑戰。所以她也會把同學們一些激勵人心的故事寫出來,放在社交網站分享。

128QC001_
▲陳敏儀希望學生更全面地發揮所長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