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夏季,鼠患問題又再次困擾本港。在九龍各區,大大小小老鼠肆無忌憚地入屋擾民,加上衛生防護中心5月14日公布再多3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許多街坊莫不人心惶惶。
「入住一年多以來,老鼠晚晚來探訪我們,放在露台的蘿蔔、番薯統統被牠們吃掉!」住在黃埔維港.星岸的羅女士接受《龍週》訪問時苦惱地說。
老鼠擇食難對付
羅女士住在3樓,但由於住宅樓層被升高,其單位實際上相當於距離地面約9層樓,沒想到仍難逃老鼠滋擾。
「我們試過用老鼠藥和老鼠貼,全部無效。」羅女士指出,老鼠十分聰明和「揀飲擇食」,懂得分辨哪些比較好吃,亦知道哪些不能吃。她試過在家裏同一地方擺放老鼠藥和食物,結果食物被老鼠吃掉,老鼠藥則原封不動,因此在家中放老鼠藥這方法起不了作用。 面對鼠患問題,羅女士感到徬徨無助,遷入單位一年多以來曾多次就老鼠出沒向屋苑管理處投訴,但對方亦苦無對策。後來她轉向食環署求助,同樣不得要領。她坦言: 「政府沒有回應到我們,幫不了我們。」
住在深水埗北河街一棟舊樓的陳先生也遭遇同一問題,家中每晚均有老鼠出沒,如 「表演雜技」般以攀爬水渠、電線等不同方式走入民居。
陳先生透露,不少居民均對區內鼠患問題提心吊膽,有人縱使在家中做足防鼠措施,也未能阻止老鼠入屋, 「有鄰居在家中放置老鼠膠堵塞牆洞,但老鼠半夜仍然能從其他位置入屋,並咬了家中嬰兒的腳趾。」
事實上,類似羅女士和陳先生的許多九龍區街坊,在過去幾個月飽受鼠患困擾。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左滙雄表示,以其選區何文田愛民邨為例,已有超過500個住戶求助,當中有居民反映曾經被老鼠咬。
他指出,愛民邨在一年前進行外牆工程,自此老鼠開始增多,房署亦束手無策,加上清潔承辦商人手不足,有必要立即改善邨內的衛生情況。
「十幾樓都有老鼠,十分恐怖,牠們可以經水管、渠道爬到很高層數,所以不只是低樓層面對老鼠入侵家居,可以說幾乎沒有一戶不受鼠患威脅。」黃埔社區幹事李超宇向《龍週》記者表示,他服務的黃埔區也面臨嚴重鼠患。

調查顯示市民不滿政府滅鼠工作
西九新動力早前委託獅子山智庫於今年5月3日至10日訪問了1207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本港鼠患和環境衛生的意見。結果顯示,64.8%受訪者表示在最近半年曾見過老鼠;最普遍看到老鼠的地方是食肆附近和屋苑附近,分別佔25.2%和20.6%。
至於引致鼠患的主要原因,最多受訪者認為是因為市民衛生意識不足,佔23.8%,其次是因為有人隨便棄置垃圾,佔20.9%。另外,51.2%受訪者對政府滅鼠工作的滿意度為一般;32.7%受訪者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顯示市民整體上不滿意政府的滅鼠工作,覺得工作做得不夠和成效欠佳,政府要在民居和食肆附近加強防鼠和滅鼠。
有見鼠患問題日漸嚴重,西九新動力主席、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上個月聯同一班區議員、社區幹事成立撲滅鼠患大聯盟,並邀請了廣州鼠王李鏡就再度訪港,指導聯盟成員捉鼠,希望借着發起這次行動,將滅鼠工作由民間做起。
民間成立撲滅鼠患大聯盟
早前,撲滅鼠患大聯盟在李鏡就的指導下,在深水埗、保安道街市、紅磡街市、油麻地街市等衛生黑點一帶捕捉老鼠,當晚就捉到7隻老鼠。他們用的捕鼠器製作成本低,老鼠會誤以為它是一般的垃圾紙箱,一進入後就會被老鼠板黏住。而這款捕鼠器不會像老鼠籠、捕鼠夾那樣令人類受傷。
李鏡就形容,香港鼠患比約十年前有所惡化。他指出,食環署用番薯作鼠餌,再按老鼠吃鼠餌而被捕的數目作為鼠患指數,根本無法反映各區的鼠患情況,因為周圍有美味的食物,老鼠對番薯根本看不上眼。這次成功捕獲老鼠的關鍵在於以叉燒配合引誘劑作為鼠餌。叉燒加燒酒可以吸引雄鼠,而在鼠餌加入雞仔血則有助捕捉雌鼠。

全城清潔3個月
為杜絕鼠患,政府由5月20日起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全城清潔運動,針對衛生黑點和重點範疇加強滅鼠和防鼠。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強調, 「過街老鼠一隻都唔放過!」
張建宗又呼籲各界合作,保持街道環境清潔,特別是食肆和排檔, 「恕我不客氣地說,食環署會嚴厲執法,一張告票(定額罰款)是1500元。大家不想收到的話,做好清潔工作。」
滅鼠11載燒17億公帑
自從港大醫學院去年9月宣布本港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後,本港至今已證實有5宗大鼠戊型肝炎傳人個案。在5宗個案當中,去年發現的兩宗均來自黃大仙;今年5月新增的3宗則分別發生在九龍城、南區和屯門。其中居於屯門的患者早前因長期病患入院,在5月初離世。
李超宇倡更新統計鼠患指數方法
雖然衞生署資料顯示,新增的3宗個案的患者都是曾出現肝功能異常的長者,但事件已令人聞之色變,尤其是家有小孩的居民更加提心吊膽。羅女士家中有一名3歲大小朋友,她就很擔心老鼠帶有病菌,威脅家人健康。
羅女士說,有同屋苑的鄰居忍受不住鼠患肆虐而逃離家園, 「那家人住在另一座6樓一個單位,試過在客廳捉到很大隻老鼠。據我所知,他們已搬到酒店暫住。」
「5宗個案有3宗都在九龍,引起了相當的恐慌,增加了街坊的心理壓力。」身兼撲滅鼠患大聯盟九龍城區召集人的李超宇表示,現時不清楚戊型肝炎會否演變成人傳人,故政府必須杜漸防微,在疫症爆發或變成香港風土病之前盡快撲滅鼠患。 李超宇認為,鼠患最大的源頭是垃圾處理和衛生問題, 「現在去任何一間超市或餐廳都很容易發現有老鼠的痕跡,香港有食物業條例,食環署有權巡查食肆,但他們不去運用權力把工作做好。」
他指出,老鼠繁殖迅速,一年可生產8胎,一胎可生產多達10隻,即使加強捕捉老鼠的工作亦很難追上其繁殖率,建議食環署更新統計鼠患指數方法,以及巡區時多向街坊了解實際情況,確定鼠患黑點的所在地,以展開相應滅鼠工作。
梁美芬也批評,食環署過去11年共投放16.7億元於防治鼠患,但鼠患問題愈來愈嚴重,可見公帑使用不得其所。她指,若各區輪流大清掃和滅鼠,只會把老鼠由一區趕去另一區,建議全港一齊行動,讓老鼠無處可逃,這樣持續兩周以上相信可以取得顯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