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凡的工作日,下午一時多,紅磡黃埔小店「紅磡雞蛋仔」門外,出現了一條人龍,有學生、白領,也有跨區光顧的熟客。為了吃到雞蛋仔這一款美味的香港傳統街頭小食,他們即使要站在太陽下等上十多分鐘,亦毫不介意。
真材實料 紅磡無人不識
紅磡黃埔一帶食肆林立,各種美食應有盡有,在該區經營超過40年的「紅磡雞蛋仔」,能夠深受街坊歡迎,無人不識,皆因老闆吳師傅一直以「十足材料」、「親民價格」,成功抓住顧客的心。
「調配粉漿的配方很重要,而且要用真材實料。」60多歲的吳師傅接受《龍週》專訪時舉例說,該店的朱古力格仔餅除了用朱古力粉,也用朱古力粒,以增加口感。
記者留意到,吳師傅在店舖墻上掛著多個計時器,幫助掌握烹調時間。他又在當眼位置貼出各款小食的價格。一底原味雞蛋仔只售14元,最便宜的奶油甜班戟10元有交易,而最貴的朱古力原味抹茶雞蛋仔亦不過20元,價錢相當親民。
對於顧客的支持,吳師傅十分感激。「有些客人以前住在這附近,經常見面,後來他們搬到天水圍、屯門、上水……住很遠的都專門回來幫襯。」他微笑著說,最重要是大家吃得開心。

做任何事都要用心
上世紀70年代,年輕的吳師傅初踏出社會工作,當時他是一名水果小販。「那時候這一帶很熱鬧,寶石戲院門外這條街很多小販,賣小食、牛仔褲、塑膠家具,而且附近很多工廠,碰到工人下班時,生意特別好。」吳師傅邊說邊比劃著。
水果小販每天清晨要去果欄選貨,打風落雨亦不例外,吳師傅為了轉換一個較穩定的工作環境,便改為賣雞蛋仔,並向一位同鄉陳師傅拜師學藝,「我和陳師傅是同鄉,大家感情很好,雖然後來沒有一起工作,也會經常聯繫。」
吳師傅憶述昔日跟陳師傅推著木頭車在街上叫賣的日子,早年沒那麼多花款,就只有雞蛋仔和班戟。他還記得,第一次做出來的雞蛋仔又皺又焦,幸而陳師傅悉心教導,加上自己不斷嘗試,終於做出美味可口的製成品。
「不只是做雞蛋仔,做任何事都應該用心去做。」吳師傅強調,不僅是烹調技術,陳師傅勤奮上進的態度亦很值得他學習。傳承了前輩的手藝和以誠待客之道,吳師傅自然贏得了一班忠心的食客粉絲。

欣慰找到接班人
像很多老一輩的港人一樣,吳師傅的理想很簡單,就是努力工作,養活家庭。由最初的「走鬼檔」到現在的固定舖位,多年來,吳師傅尤其感謝太太在照顧家庭之餘,亦成為他工作上的好拍檔。
「我太太工作比我更認真,她很注重食物衛生,舖頭要整潔,一定要給顧客最好的。」吳師傅讚不絕口地說,有一次太太把雞蛋仔遞給顧客,不小心掉了一塊,她就少收對方一元,總不會讓別人吃虧。
現在吳師傅的子女已長大成人,雖然他們都沒有參與其雞蛋仔生意,但吳師傅卻有侄子阿蔚當接班人,令他很放心,「我最希望的就是有年輕人繼承這門手藝,不要讓它失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