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走紅的啟示

曾幾何時,台灣珍珠奶茶紅遍香港。但近年內地特色茶飲崛起,風靡內地的 「喜茶 HEYTEA」 店首間香港分店上周在沙田開幕,吸引大批年輕人捧場。到底喜茶有何 「奧秘」 ,竟能在短短幾年間擁有大量粉絲?喜茶創辦人是90後的小伙子,據說剛開業時一天只賣了幾杯飲品,而如今單店日銷4000杯。他是如何扭虧為盈、成為內地飲品界的 「紅人」 ?
喜茶憑招牌芝士奶蓋、鮮艷奪目的水果茶,在內地闖出名堂,全國多省份擁有75間分店,最近進軍香港市場。開業第一天早上,10點營業前已有超過300人排隊,人龍見首不見尾。本港餐飲界人士表示,喜茶在內地發展迅速, 「台式珍珠奶茶已經out咗,逐漸被其他外賣飲品,例如水果茶。」

022QC002_
▲內地人氣飲品店 「喜茶 HEYTEA」 登陸香港,吸引年輕 「飲客」 大排長龍

搜集差評修改配方

喜茶於2012年在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里的小巷起家,創辦人聶雲宸當時只有21歲。茶生意看起來傳統又複雜,很難想像這是一個 「90後」會想到去做的事情。內地傳統茶在過去10年產量翻倍,但仍長期處於 「七萬茶企不敵一家 『立頓』」的局面。此外,從2012年開始,星巴克在內地的 「圈地運動」加速,2013年至2015年間新添了1100多家門店,讓我國茶行業更為尷尬。而年輕的聶雲宸竟能在茶飲料領域創出一片天,讓外界頗為驚訝。

聶雲宸創辦喜茶的初衷只是為顧客提供原料天然又好喝的茶飲。開店前,他已花了一年時間調試產品,直到有一天覺得做出了大家喜歡的味道才開業,不料生意卻很差,每天的營業額只有幾十元。當時並沒有任何錢去做營銷推廣,他能做的只有每天去微博搜評價,尤其是差評,從中了解顧客喜好,不斷修改配方。

如今喜茶最受歡迎的產品是芝士茶系列和金鳳茶王。當時,聶雲宸關注到微博上最容易傳播的概念是芒果和芝士,但芒果跟奶蓋調配在一起的口感和茶並不非常搭,而芝士跟奶蓋搭配,不僅能提升奶蓋的口味,與茶的融合也更有層次感。經過幾個月時間調試後推出的芝士茶,至今仍是喜茶的招牌之一。 「金鳳茶王」則是喜茶第一次嘗試呈現茶的原味的成果。聶雲宸根據需求和想法聯繫了供應商,專門去生產定製的茶。為了減少茶入口的苦澀、提高回香,聶雲宸最終選了台灣南投的多款茶進行拼配,包括極品烏龍茶王,同時通過特殊熏烤進行工藝上的改良,再壓低澀味。最終出來的金鳳茶王成了市面上獨一無二的一款醇香茶飲。2016年喜茶還獲得了超1億元的融資,是自聶雲宸投入十幾萬元後首筆外來資金。

022QC003_

改革開放提供商機

喜茶的成功其實是我國改革開放成果的縮影。過去40年來,改革開放歷程就是在不斷激發民眾創造力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些年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盡可能減少各種不必要的審批和限制,打破對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束縛,放手讓民眾去拚搏,為創客們的成長創造寬鬆、公平的環境,把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人的創造力無拘無束、海闊天空地盡情揮灑。正是在自由的環境下,內地一批知名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京東等迅速崛起,許許多多像聶雲宸這樣有抱負的年輕創客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三眾」 模式助創業

創新、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條平坦大道,但隨着網絡社區、即時通訊、自媒體等的迅速發展,社會聯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緊密、便捷,信息、知識等各種創新資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對接、協同和集成, 「互聯網+」、大數據等不斷滲透,也使創新創業更加開放共享,個人化創造和社會化生產高度統一。比如說,要進行研發設計,現在有 「眾創」,讓大家一起來研究和創造;要完成資金籌集,現在有 「眾籌」,把大家的小錢匯成幹大事的資本;要開發產品項目,現在有 「眾包」,可以讓大家自由組合、統籌配合、協同工作。在 「三眾」等模式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創業創新,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享受過程、分享成果、從中受益。

022QC005_
▲第二屆 「京津冀—粵港澳」 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上月舉行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