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區旅遊車多為患 5方面擾民

位於太子砵蘭街和運動場道交界處,近年逐漸發展成為粵港兩地直通旅遊巴士的上落客聚集區, 人多車多,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起碼五方面的影響。居民希望政府能作出改善。

近些年來,太子砵蘭街和運動場道一帶活躍着多間經營跨境直通旅巴的公司,其中一間以經營往返尖沙咀中港城至深圳文錦渡口岸的公司,每半小時各有一班往返的車輛,太子砵蘭街的站點是中途站。此外,該公司亦經營跨境商務車服務,每半小時有車分別前往深圳的福田汽車站和深圳灣口岸。

每日數百班旅巴往返

另一間主營粵港兩地往返直通巴士服務的公司,則聲稱每天有近200個班次,往返粵港兩地,設有70條路線,提供24小時的服務。

資料顯示,類似這樣的跨境巴士/租賃車輛服務的公司,在砵蘭街及運動場道一帶共有五至六家公司,每日有數百班旅巴、商務車途經此站,或由此站出發,往返於粵港兩地。

值得注意是,自從高鐵及港珠澳大橋去年先後開通後,部分跨境巴士服務公司還增設了前往深圳北站等高鐵車站,以及港珠澳大橋的直通巴士服務,吸引了更多的乘客選搭這些直通巴士服務。砵蘭街與運動場道一帶已經變成喧囂的中轉車站,但由於該區的管理及配套均未跟上,對附近一帶的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騷擾。

024QC004_
▲直通旅巴和乘客數量過多,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噪音不絕 居民苦不堪言

「直通旅巴對居民生活影響的問題,我想只能放炸彈才可以解決。」住在直通旅巴站旁邊大廈樓上的陳先生苦笑說, 「候車乘客行李篋阻住條路,過都過唔到,垃圾掉到成地都係。那些人每日清早不停地叫喊:廣州、江門……吵到夜晚十點幾,真係好騷擾。」

陳先生向《龍週》記者埋怨說,他住在四樓,自從有了直通巴士站之後,就很難有清靜的生活,不僅候車乘客發出噪音,由於旅巴的數量很多,而且由於車體大,經常造成路面交通堵塞和混亂,車聲、人聲十分吵雜。

住在同一幢大廈的陳伯伯也表示,他雖然住在高層,但也難免受到噪音的影響,現在每日都不敢開窗,只能開冷氣度日。

大廈管理處的潘伯伯表示,旅巴的管理不屬於大廈管理的範圍,所以居住在樓上的住客並沒有向管理處投訴,但他本人卻深深感受到過多的旅巴和乘客對住戶的影響, 「那些旅巴的班次不清晰,有時一次過有幾架車到站,加上同一地點還有一個巴士站,很容易造成混亂,也很危險。車多了以後,居民也很難過馬路,政府真係有需要投放更多資源,加強管理。」

024QC006_
▲潘伯伯(左)及陳先生(右),認為直通旅巴過多對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人多路窄 險象環生

在大南區服務多年的社區幹事李思敏,每周的一、三、五都會在運動場道一帶擺設街站,服務街坊。她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曾經長期留意運動場道、砵蘭街一帶的直通旅巴情況,發現有很多問題。她舉例說: 「今天早上七點至九點,我在這裏擺設街站,發現短短兩小時間內就有超過100架次的旅巴經過這裏,直通旅巴對社區帶來的影響很顯著。」

李思敏指出,大致而言,直通旅巴過多,對社區帶來的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其一,每日有大量乘客在此聚集候車,發出的噪音影響附近街坊的休息;其二,街道路面很窄,候車乘客很多,有時一次過來幾架旅巴,路面候車的乘客擠滿了道路,反而居住在該區的居民無路可行;其三,旅巴數量很多,班次頻密,上、下車的乘客又不太守交通規劃,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很大壓力, 「去年八月曾發生一宗致命的交通事故,砵蘭街與運動場道交界的地點,已成為交通黑點。」

024QC002_
▲李思敏在現場了解旅巴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李思敏提一系列建議

李思敏續說,其四,砵蘭街的路面,一直存在較嚴重的違例泊車現象,原本三線行車的路面,違泊的車輛佔據了一條線,旅巴佔了一條線,對過往車輛造成很大的不便,經常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其五,旅巴搭載乘客之後,通常會由砵蘭街右轉至運動場道,常常出現一巴橫跨三線的情況,致使該路段常常險象環生,危機重重。

李思敏曾多次向政府當局反映意見,亦提出改善55建議,包括將跨境直通旅巴的站頭遷移至砵蘭街近保護兒童會的地段,該處道路相對較寬,車輛也較少,對交通的影響可以少一些。她亦希望政府當局在港鐵太子站D出口,橫過砵蘭街的人行通道,加設行人優先的設施,以保障過路行人的安全。

此外,李思敏也建議政府當局在砵蘭街右轉至運動場道的交界處,加設凸鏡,讓過往司機可以看得清路面情況,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

她說: 「我們亦曾向警方反映過違泊和路面交通管理的問題,警方的回應是,他們只能加強巡查和執法,但無法根治這一帶出現的問題,我們亦建議在違例情況嚴重的路段,加設雙黃線,這些都有待警方進一步跟進。」

李思敏強調,大南區的砵蘭街、運動場道一帶是舊區,現在發展成粵港兩地的直通旅巴服務站,但老區的各項設施基本未能配合目前的發展狀況,對居民造成的影響很大,希望當局作出改善,在保障商家的經營環境,方便粵港兩地居民往來,以及保障大南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之間取得平衡。

024QC001_
▲李思敏向運房局局長陳帆遞交請願信,反映砵蘭街、運動場道交通情況

街坊冀另選候車站地點

砵蘭街和運動場道交界處成為粵港兩地直通旅遊巴士的站點,正好是粵港兩地關係更趨緊密的一種表現。就《龍週》記者採訪所見,大南區的街坊普遍不反對促進兩地交往,樂見為乘客提供便利,但也希望政府加強管理,做好地區規劃,讓交通設施既能便捷通暢,又不至於影響該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陳先生以前是交通運輸界人士,他舉例說: 「上海街也有粵港兩地直通旅巴的上落車站,但是那邊的做法就比較可取,車站旁有一個三角公園,候車乘客全部到公園裏候車,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本地居民。雖然他們也佔用了一部分公園設施,但好在公園空間夠大,不會讓居民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響。」

陳先生認為,砵蘭街的行人道太窄,又沒有其他的設施,不適宜用作大量乘客上落車的車站,不清楚當局當初為何會批准在此處設立候車站點,建議當局考慮另選其他更合適的地點。

024QC005_
▲候車乘客及行李,佔據了行人道大部分通道,對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