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睡眠養生觀



古人的睡眠養生觀

本版主持:睡眠,從古至今都受到重視,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睡眠還有著特殊的見解。在古文中,「睡覺」的意思其實是睡醒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睡覺和養生之間的關係吧。

相片 10-4-2017 下午7 00 04.jpg

在沒有WiFi的先秦時代,就有一本關於睡覺的指導性文件——《黃帝內經.素問篇》,其核心內容就是「年輕人不要老熬夜」。裏面記載?各式睡眠大法,例如春夏兩季要「夜臥早起」,冬季則「早臥晚起」。

東漢《孔雀東南飛》說:「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不煲劇的古代人一般都早睡,具體來說是一天中的人定之時,相當於現在的21點至23點。不過在唐朝宵禁時期,有些達官貴人也會在家聚會通宵。

不過通宵熬夜的佔少數,因為在古代睡覺可是一門養生學問,食補不如藥補,藥補不如覺補。例如醒後賴被窩,醫生遠離我。宋代豪放派詞人代表蘇東坡就把回籠覺睡出了境界,他每天五更起床穿戴整齊後,還會再躺一會兒,稱作「假寐」:「數刻之味,其美無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在宋朝,有人更是成了「睡神」。一個叫陳摶(tuan)的道家學者,能睡一百多天不起床。他不但能睡,還有「睡品」,宋太宗請他當官,他都不為所動,還說:「軒冕浮雲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

除了各式睡眠大法,古人還發明了千奇百怪的睡姿,人類睡覺的三種姿勢被他們概括為「側龍臥虎仰癱屍」。古人不喜歡仰臥,而提倡臥如弓,也就是彌勒佛的吉祥睡:

「左側臥,則屈左足;
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
以右手置右股間。右側臥,反是。」
——陳摶《希夷安睡訣》

清代的養生家曹庭棟還發明出了冥想大法——《操縱二法》:
一「貫想頭頂,默數鼻息,返觀丹田」
二「任其心,遊思於杳渺,無朕之區」

看不懂了吧,簡單來說就是:
一閉上眼睛
二別胡思亂想

睡眠大法五花八門,但不想睡怎麼辦呢?關於熬夜,古人也早就做出結論:
「一夕不臥,百日不複」
——醫書《十問》

明代的陳繼儒提出熬夜傷肝,繼而傷眼的道理。「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則枯」,即使是熬夜看書都不行。「夜讀書不可過子時」,否則會嚴重透支健康。

所以說,睡覺是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一場好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年輕人就不要老熬夜啦。

2921QC004_.jpg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