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洲 服務社區 從小事做起

看到何坤洲的第一眼,往往會被他靦腆的笑容感染。樂於助人的個性,促使他在大學畢業後便投身地區工作,更成為深水埗蘇屋選區議員。在蘇屋邨牡丹樓地下的議員辦事處,地方不大,牆上掛滿街坊送贈的錦旗;何坤洲沒有獨立辦公室,辦公時就坐在最近門口的第一張桌子,辦事處工作日上午常有街坊出入,或是領取物資,或是查詢填表,每逢見到他都會親切地叫一聲「阿洲」。

多聽訴求 多做實事

現年32歲的何坤洲,已在蘇屋邨服務了六年,見證重建後的蘇屋邨由最初僅3000戶入伙,發展至現時近兩萬人的生活圈,他近日接受《龍週》專訪,分享服務社區的工作日常。

在居民搬入新屋、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總是出現林林總總的問題,對於街坊訴求,何坤洲一一處理跟進,小至解決污水滲漏、家庭糾紛,大至增加社區康樂、交通設施。只要有關民生,他都盡力做到無微不至。

「新入伙時,最多個案是反映甲醛問題,我們團隊買了很多淨化劑,日日幫街坊除甲醛。近幾年做得最多就是填表,幫大家申請各式各樣資助津貼、報稅、家庭服務轉介」當許多年輕人對長者生活津貼、在職家庭津貼等福利政策一頭霧水時,何坤洲已是「熟手技工」。

這些工作看似小事,但都是街坊生活中的大事,關乎身體健康,關乎家庭財務。何坤洲坦言,雖然工作繁多而重複度高,但幫到街坊的成就感,是他堅持的動力,「做得地區工作,最重要是了解街坊需要什麼,切身處地為街坊著想,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恆常量血壓站

重建鄰里關係 促進社區和諧

幫助居民建立鄰里關係,也是何坤洲近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蘇屋邨擁有逾50年歷史,原街坊鄰里關係緊密,但屋邨於2006年展開首期清拆重建計劃,租戶陸續遷出,十年後才重新入伙。何坤洲想了不少法子,拉近居民間的距離。他向記者細數:短途旅行、親子工作坊、遠足活動、跆拳道興趣班、大時大節的社區嘉年華等等,種類豐富,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玩意。其中最有號召力的莫過於電影欣賞活動,一場有近百人參與,有家長帶小朋友觀影,也有老友記一同湊湊熱鬧,每次舉辦場地都大排長龍。

深水埗街坊與何坤洲「日見夜見」,自然而然建立了感情,街坊都十分依賴他,也因此發生不少趣事。何坤洲猶記得,有次收到區內一個獨居長者的電話,叫他幫忙買通便的「甘油條」送上屋,令他深刻意識到自己成為街坊緊急時候唯一的好幫手。

還有一次是處理家庭糾紛,一位七旬老翁在家持刀企圖傷害妻子,妻子報警,警方到場後,伯伯竟要求見何坤洲。「原來他想我幫手處理分戶,我叫他冷靜,先放下把刀。」說起這段經歷,何坤洲仍覺驚奇,「居民需要我們的程度是多麼高,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求助,也頗有挑戰性。」

▲何坤洲向街坊派月餅

近年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到地區事務,包括成立十八區關愛隊、重塑區議會等。何坤洲說,自己以前的工作重心是在蘇屋邨,隨著未來選區重劃,地區服務人口大增,自己未來無論在何崗位,都需要重新適應地區工作模式變化。

「與深水埗不同區域的同事通力合作,服務更多深水埗街坊,相信能夠拓闊視野,為社區服務作出更多新的嘗試。」他說。

▲何坤洲的議員辦事處掛滿街坊送贈的錦旗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