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港發生不少涉及少數族裔的違法事件,早前多名南亞裔男子打劫尖沙咀錶行的案件,更因年齡最小的匪徒僅得10歲而引起社會轟動。少數族裔佔本港整體人口8.4%,達到61萬9568人。少數族裔的罪案敲響警鐘,令人關注他們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困境。

七大困境 言語不通最普遍
工聯會與香港青年動力協會(青動)今年八月初合作進行聚焦小組調查,訪問了14位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籍裔人士,探討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中面對的困境。
調查發現,本港少數族裔面對的困境有以下七方面:一,言語不通;二,成人教育課程不足且水平良莠不齊;三,歧視問題嚴重;四,上流空間少;五,「假難民」問題增加社會大眾對他們的誤解;六,社會參與度低;七,對支援政策的認知極低。
其實,政府在2018年7月已成立「少數族裔事務督導委員會」,有多項針對少數族裔的政策,但成效並不顯著。
據2021年人口普查,能說廣東話的少數族裔僅43.7%,比2016年的48.6%更低,即逾半少數族裔不會講廣東話,而成年人的情況比青少年更差。在閱讀和書寫中文方面,以居港巴基斯坦族裔人士為例,即使比其他族裔較多在港出生,但至2021年,仍有接近六成人不懂閱讀和書寫中文。

失業率高 貧窮問題嚴重
據2021年人口普查,少數族裔的失業率為7.3%,遠高於香港同期失業率5%。少數族裔失業人數約為11,600人,但貧窮的情況更嚴重,經政策介入後仍有44700人(17.6%)面對貧窮問題。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認為,學習中文困難問題將大大影響少數族裔的就業,但政府每年投放支援少數族裔教育資源的受惠對象僅以學童和青少年為主,明顯不足,加上坊間成人中文課程的標準、教材內容、師資和學習時數參差很大,有些課時僅24小時,造成碎片式學習,成人少數族裔很難掌握中文。
另一方面,少數族裔從事的行業較集中在一些低技術工種,其中包括大眾比較熟識的外賣行業。不過,隨著疫情改善,外賣餐飲服務需求銳減,少數族裔要轉工並不容易,就業情況因此變得更困難。

工聯會提出七項建議
工聯會認為,政府應該全面跟進少數族裔支援措施的實施情況,並檢討少數族裔的支援服務及政策。工聯會近日就此舉行記者會,並提出了七項建議:
(一)建議於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轄下設立少數族裔專員,統籌相關政策;
(二)強化少數族裔事務督導委員會的職能,強化對政策成效的監督和跟進;
(三)加強公共服務的傳譯服務,以「及時有效」為目標;
(四) 加強向少數族裔人士推廣公共服務;
(五) 加強對少數族裔人士學習廣東話的支援,特別是成人中文課,且讓課堂安排在少數族裔人士可參與的時間,統一教學標準,以提升他們的廣東話水平;
(六)加強對少數族裔的就業援助,包括提升「多元種族就業計劃」,讓公務員隊伍、政府諮詢架構等能吸納更多少數族裔人士;
(七)完善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例如2021年人口普查缺少了「能聽懂中文」等數據,只有完善數據追蹤,才能夠掌握更多情況。

油尖旺聚居地 倡設少數族裔服務中心
油尖旺以多元文化和多種族特色見稱。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該區有12.3%非華裔人口,遠高於全港6.4%的水平。區內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尼泊爾裔及泰國裔人口亦是18區之冠。油尖旺南分區委員會會長潘景和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現時油尖旺區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服務並不足夠。
潘景和指出,油尖旺區少數族裔較多居住於擠迫單位,環境衛生差,有部份少數族裔在生活上更因語言問題而阻礙尋求醫療及法律服務。「政府應加強針對在公共醫療及法律服務上提供更佳的翻譯服務,避免少數族裔因語言障礙未能尋求相關服務。」他說。
潘景和還建議在油尖旺區少數族裔聚居的地點,鼓勵社區服務團隊招聘少數族裔專業或輔助人員,並設立少數族裔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精神健康及外展社工隊服務,包括少數族裔師友計劃,為年青一代帶出正向思維。
此外,潘景和建議政府統計處針對少數族裔青年的情況進行調查,以了解少數族裔青年正向發展的需要,並推出少數族裔青年實習計劃,有助他們吸收不同的工作經驗,增加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
潘景和又提出,少數族裔團體租用政府用地作宗教或社會服務方面也遇到一定的困難,要求政府部門提供簡介會及指引,方便相關團體申請租用,減少不必要的阻礙。

宣傳不足 少數族裔不知政府支援服務
扶貧委員會2018曾發表一項關於《少數族裔對公共服務的研究滿意程度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有過半數的印度裔人士、巴基斯坦裔人士及尼泊爾裔人士並不知道少數族裔人士中心提供的服務。亦有約有15.5%年齡為12歲或以上的貧窮人士在使用政府服務時面臨困難,主要原因為缺少翻譯服務、語言溝通出現問題、及不知道有權使用公共服務。
今年六月,有組織發表《香港華裔與少數族裔對種族共融的看法》的調查指出,近三成少數族裔受訪者表示需要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然而當中七成人不認識現有支援服務,亦不懂得如何求助。
工聯會社區幹事胡銘泰近日表示,政府的政策及法例宣傳缺乏少數族裔的母語,以致他們難以了解最新的法例,特別是九龍城劏房林立,大部份少數族裔均不清楚濫收水費是違法,白白被無良業主剝削。
有兩名居住在九龍城的巴基斯坦裔女士,指出她們求診亦遇上困難,政府現時提供的烏爾都語翻譯,事實上大多不能說烏爾都語,而是向他們說英語,令他們難以明白及理解,期望政府能夠提高傳譯員的質量。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政府三支外展隊在2020至2021年度共為2,645名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支援,只佔整體少數族裔人口的0.43%。可見真正受惠的少數族裔人士不多。他認為,現行政策未見成效,政府有必要進行檢討及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