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過初為人母,生理、心理上都有莫大變化,壓力之下唔多唔少會有產後憂鬱,唔想進一步變真正抑鬱,可以點?筆者非專業人士,只是作為新手媽媽淺談一些經驗。
首先,伴侶、身邊親友的支持鼓勵真的十分重要。尤其是伴侶,一方面他的協助可以減輕媽媽產後的勞動量,另方面其應付長輩的角色和態度也很關鍵。聽過有朋友抱怨孩子發燒生病,丈夫卻只懂睡覺打機;也聽過朋友產後面對長輩過於傳統嚴格的坐月規條而頻頻落淚,幸得丈夫斡旋開解。
至於長輩,育嬰觀念差異是必然的,多溝通之餘,如果媽媽極需要長輩幫手,那麼請「隻眼開、隻眼閉」,只要不是太過份(例如餵初生BB飲涼茶下火、符水定驚之類),媽媽不妨放鬆一點,放手讓長輩照顧。
做媽媽好難有長時間休息,加上BB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問題,例如睡眠倒退期、出牙等,筆者就試過經歷近一個月,每到半夜BB都尖叫大喊、隔一個鐘醒一次的過程,那段時間嚴重睡眠不足,苦尋原因,又攰又病。老實說,這些情況只能「捱」,要相信隨著BB長大,生活慢慢會變得有規律,找到自己與BB的節奏就會相對輕鬆,要相信捱過就會好。
最緊要學識忙裡偷閒製造Me Time,即使短得只有一首歌的時間,也請盡情享受只屬於妳自己的時間,回一回氣。記住,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到BB!
田 木:零經驗的新手、半全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