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例,現屆區議會任期將於今年年底完結,年底前要完成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有關區議會的功能及選舉安排近來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特首李家超昨天(4月2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透露,地區行政檢討已進入尾聲,主要分兩個部分,即區議會的職能和組成、以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他認為,區議會值得保留,未來將保留一定選舉成分,同時會有多種方式參與,議席則與現屆的相若。
改革三原則 國家安全放在首位
李家超批評,從2020年起,本屆區議會有大量區議員作出違反區議會職能的行為,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鼓吹「港獨」,助長「黑暴」,反對香港國安法,肆意干擾和阻止政府施政,刻意挑撥矛盾,蓄意分化社會,製造對立,漠視民生,惡意推倒正常的地區民生建設,損害民生福祉,破壞香港利益。有大量區議員因為拒絕或不願意宣誓,以各種借口辭職,亦有區議員因為宣誓無效被取消資格。原有的470名議員,現時只有三分之一即146人仍在區議會崗位工作。他形容情況不能接受,必須撥亂反正。
李家超表示,今次檢討有三大原則,包括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確保《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制度有效及持久落實。其次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三就是充分體現行政主導。具體而言,職能和組成要去政治化,回復基本法97條應有的定位,亦要強化地區治理架構。

學者料直選議席只會保留較細比例
李家超強調,政府不會准許區議會成為「港獨」平台,不會准許區議會違反《基本法》或干擾政府施政。香港社會不能夠容忍區議會被騎劫,不能夠接受區議會被癱瘓。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估計,日後區議會的直選議席只會保留較小的比例。他認為參選人應通過資格審查,以防有人利用區議會,阻礙政府施政或危害國家安全。
小資料: 近年淪為反對派政治表演舞台
區議會作為「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其職責主要是接受政府諮詢,為社區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發揮橋樑的作用,但近年卻成為反對派的政治表演舞台。在2019年的區選中,區議會大部分席位被別有用心之人佔據。當選後的許多區議員根本無心服務社區,用煽動性的政治口號,蠱惑年輕人上街施暴。區議會成為對抗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平台,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