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考生報讀內地高校 有什麼要注意?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學生計劃早前開始接受報名,將於本月底截止。近年到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如果想到內地升學,有什麼要注意?本期《龍週》為大家整理了注意事項,並訪問內地升學專家和「過來人」等,從多方面了解內地升學。

今年共有132所內地高等院校依據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免卻同學參與內地聯招試的需要。國家教育部已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辦公室(聯招辦)負責網上報名及審核,並委託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承辦報名資格審核及招生宣傳等事宜。

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報名及相關程序以網上形式進行。申請人可登入聯招辦的香港文憑試招生報名網頁(eea.gd.gov.cn),在「報名報考」選項欄選擇「香港文憑試招生」一項,填寫申請表及上傳以下資料:
1)香港身份證掃描副本
2)有效《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掃描副本
3)數碼證件相片

北上求學港生持續增加

近年港生赴內地升讀大學的人數有明顯增長。根據教育局去年7月公布的《2021年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顯示,逾39,500名有回應調查的中六畢業生當中,選擇海外升學的人數逾5,600人,報告亦羅列熱門升學地點,當中最多中六生選擇前往內地升學,人數約1,980人,其次為台灣,有1,250人。

經常舉行活動,幫助本地學生前往內地升學的熊貓同學會發起人連洲杰,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對許多港生來說,前往內地升學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因為部分在香港競爭激烈的學科,如醫科及法律等,入學成績要求甚高,而「文憑試收生計劃」讓香港學生有更多機會於內地高質素學府修讀心儀專業,以及可以在內地修讀香港院校較少開辦的專業,如航天、農業園藝、水利工程等。。此外,返內地升學也有助港生拓闊眼界,拓闊出路。他表示,內地與香港交往頻繁,港生在求學階段跳出舒適圈,感受內地生活文化、擴闊人脈等,均對個人發展有莫大裨益。

專家提示:學生最常犯兩大錯誤

連洲杰表示,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報內地高校時較常犯的錯主要有兩個。一是選志願。學生沒留意到一些高校只考慮第一志願,所以如果四個志願都選了只考慮第一志願的高校,就會白白浪費機會。二是校長推薦信。有學生以為拿到校長推薦信就可,但實際上仍要通過學校系統上載推薦信才算完成。

連洲杰建議,有關方面可以增加一個報名重要日程表的提示,因為有不少考生沒有根據日程安排的要求 去完善最後報考手續導致未能報考;另外,有關方面也要提示學生,要了解內地高校報考、高校資料、學科資料,可以瀏覽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www.hkceec.hk)或本港教育局公布的信息。

「過來人」談出路:工作選擇比想像多

到內地升學的出路如何?《龍週》記者採訪了兩名到內地升學的港生,以「過來人」來講述畢業後搵工的情況。

201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的梁偉龍主修國際經濟與貿易,於一家知名的中資券商工作。「我第一份工作就在校園招聘找的,學校每一年都有三四千間企業來招聘,當中包括全國最大的國企、央企,也有不少國際知名的外企,所以畢業後出路沒有什麼問題。」

意想不到的是,內地工作的選擇比他想像多很多,只找了一兩星期工作就已經獲錄取。這幾年,內地企業拓展速度很快,他任職的中資券商公司亦正開拓香港市場,所以他也被調派回香港工作。

▲201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的梁偉龍

2018年畢業於廣東華南師範大學的彭俊發,主修歷史科,當時選擇到內地升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學業成績不夠理想。現在看來,他覺得到內地升學的出路有很多,政府近年也鼓勵港青北上發展,「到內地升學變成了一個優勢」。

彭俊發畢業後也很快找到工作,更變成「內地升學專家」:「在公司,不時有同事向我查詢內地升學的問題,打算讓子女到內地升學,我感覺到越來越多人有這種想法,加上內地升學或就業的配套越來越完善,相信會成為趨勢。」

▲2018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的彭俊發

學生、家長點睇?

吳先生(家長):內地升學可擴闊視野,我兩個女兒現在分別在內地讀小學和中學,將來也打算讓她們在內地繼續升學。內地發展前景樂觀,投放教育的資源豐富,在政策上也很關顧香港學生。香港已回歸祖國,到內地升學不是什麼新鮮事。

凌先生(家長):我的孩子是應屆DSE學生,不反對子女到內地升學。內地跟以前不一樣,比以前好很多,發展前景應該不錯。

蔡同學及盧同學(應屆DSE學生):因為英文成績不太理想,覺得在香港升大學的機會不大,內地機會可能比較大。而且近年國家發展迅速,覺得內地也有不少發展機會。

劉同學(應屆DSE學生):內地發展前景不錯,我打算到廣東升學,回港也較方便。政府近年鼓勵青年北上發展,畢業後,我也打算留在內地工作。

▲吳先生與太太及兩名在內地讀書的女兒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