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旺區一向以多元化見稱,既是商業及旅遊中心,亦是劏房舊樓聚集的基層社區,少數族裔人口比例為全港之冠。油尖旺青年社主席李家軒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現屆執委會於去年組成,以年輕教師及地區社幹為核心,希望以教育專業結合地區力量,協助改善區內基層學童學業,推動社區種族共融。
由學生實踐推動社區共融
採訪當日,油尖旺青年社正好在位於尖沙咀的麗澤中學進行「九龍區共融大使計劃」活動。記者在現場見到,有逾20名來自不同地區、學校、種族的中小學生及青年參與,上午先進行畫畫培訓班,再由中學生共融大使帶領不同族裔的小學生體驗軟式曲棍球活動,現場氣氛其樂融融。
麗澤中學校長李潔明說,學校有20多名學生成為共融大使,除了在校內為基層小學生補習外,亦會陪同小學生一起參加山頂遊、密室逃脫、單車旅行等,透過服務他人,學生能嘗試自學,亦能建立自信,學習如何與不同年齡、背景及族裔的同學相處,立己立人,「青年社的活動讓同學從愛中學習、從實踐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
本身是一名國際學校教師的油尖旺青年社副主席羅雅文表示,「九龍區共融大使計劃」是「官、校、社」跨界別、跨區協作的項目,計劃並非只單純為青少年提供活動,而是由年輕教師訓練中學生成為共融大使,讓學生不僅是活動參與者,更要成為活動策劃者,透過為其他中小學生策劃活動,培養其關心社會、勇於承擔及建設社區的熱心。

善用社區網絡持續育才
油尖旺青年社於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李家軒說,隨著青年服務的需求不斷改變,青年社亦在更新迭代,配合社會需要,服務對象由職青擴展至中小學生,但其宗旨都是團結及鼓勵香港青年認識祖國、認識香港、關心社會、勇於承擔、建設社區。
油尖旺青年社的組成有別於其他機構,為更好地推動社區共融,青年社成員有來自本地學校、國際學校及少數族裔的教師,亦有來自社區的年輕幹事,正好將教育專業及地區青年工作相結合,互相交流,能更了解學生需求,協助他們解決學業或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例如,大多數區內傑出學生選舉獲獎者在活動結束後都會分道揚鑣,青年社則能發揮優勢,善用校園和社區網絡,為傑出學生提供持續的培訓及交流活動,陪伴他們成長。
在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任職的巴基斯坦裔體育老師Bilal表示,他在青年社的活動中擔任「共融大使訓練營」導師,會與中學生共融大使一同策劃「城市定向活動」,讓區內中小學生參加,加深他們對九龍區多元文化的認識。李家軒笑言,Bilal曾經也是他的學生,現在成為教師的一份子,可謂是薪火相傳。

配合政府施政 改善跨代貧窮
油尖旺青年社熱心公益,部分成員更主動參加政府為改善跨代貧窮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成為友師,希望幫助更多基層家庭學生。
展望未來,李家軒說,青年社計劃舉行更多促進基層學童學業及種族共融的社區活動,配合政府施政,為改善跨代貧窮問題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