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的理想就是服務社區,希望出一分力幫助市民解決困難。」 原本是初創IT公司老闆的觀塘麗港城地區發展主任張洛淋,為了追求多年來的夢想,早前毅然放棄做老闆,全身投入地區工作。
半工讀幫補家計
張洛淋日前接受《龍週》採訪時憶述, 「中一、二那段時間,爸爸因工傷而不能工作,我們由最初不知道向哪裏求助,到後來得到區議員幫助,令我對地區工作產生了解。」不久之後,張洛淋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而半工讀。這段經歷不但使她快速成長,亦令她深深明白到別人在困苦中的感受和需要。
2010年,張洛淋與丈夫搬進麗港城,兩名孩子都在這裏出生,漸漸建立起對這個社區的感情。她原本與丈夫一起打理IT公司、過着典型中產家庭生活,但在一年多前決定搖身變為地區工作者。
張洛淋解釋,選擇投身地區工作,一方面是小時候已經有這個想法,加上受到同區的區議員鄧咏駿啟發,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什麼是以真心服務街坊;另一個原因是在2015年,她為丈夫助選,雖然最後落敗,但過程中令她進一步認定地區工作就是她要走的路, 「我覺得就像是找到了通往夢想的方向。」
投身地區工作後,張洛淋發現社區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需要,而且不是樣樣事都能即時解決。她在更多的時候是街坊的聆聽者,讓他們放心,知道有人關注和跟進這些問題。
曾受助於人,希望回饋社會的張洛淋,在中學時期已積極做義工,還專門修讀調解課程,跟隨專業社工一起拆解各種家庭糾紛,這為她的地區工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當時我們由小孩子之間的衝突開始做起,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在社工帶領下學習處理較複雜的家庭矛盾。」張洛淋指出,當年學到很多有用的技巧,對現在的做地區工作很有幫助, 「能為別人排難解紛令我覺得很有滿足感。」

拆解拐帶兒童疑雲
麗港城屬於中產社區,街坊面對的未必是迫切的生計問題, 「他們比較多關注衛生、噪音、交通等問題,並會就改善社區環境提供意見。」張洛淋說,感激街坊不時主動告訴她哪些地方出現問題,好讓她跟進。就像去年4月在麗港公園發生的懷疑拐帶兒童事件,都是由街坊告知。
「那次其實是一場誤會,是一位住在麗港城的長者認錯了孫兒。」張洛淋表示,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事件令大家注意到麗港公園沒有安裝閉路電視,對於兒童安全保障不足,經過與當局商討後,決定在該公園加設閉路電視。
在麗港城服務一年多以來,張洛淋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深得街坊歡迎, 「有次夜晚擺街站,有街坊送來熱乎乎的雞蛋;又有街坊一大清早特意去快餐店排隊領取免費奶茶給我。」
街坊的關愛,讓張洛淋受寵若驚,卻又暖在心頭,成為她繼續努力服務社區的強大推動力。

母子檔派單張
做地區工作的一個基本條件是要隨時候命,服務街坊。張洛淋亦不例外。她坦言,當別人一家大小享受週末假期時,往往就是她落區服務的黃金時間,幸好她有一對好幫手。
「我很幸運,丈夫支持我投入地區工作,兩個小朋友亦很體諒我,他們甚至參與在我的工作當中,與我並肩而行。」張洛淋欣慰地說,近來她每逢星期六或日基本上都會在街頭派單張,每次至少兩小時,分別7歲和6歲的兒子和女兒都樂於擔任她的小助手。尤其是兒子,總是老老實實地完成工作,不但沒怨言,更樂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