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黑暴動亂,引起不少人關注到本港有關國家憲法、基本法宣傳教育不足的問題。事實上,社會上有一些民間團體在回歸後的20多年來一直堅持默默耕耘推動有關憲法、基本法的宣傳和教育,《港區國安法》落實後更增加了國安法的推廣。中山大學法律系香港同學會就是一個這樣的組織。
成立於1990年
中山大學法律系香港同學會成立於1990年,會址設在油麻地,是以保證有限公司形式組成的非牟利學術團體。該會秘書長林佩玲接受《龍週》專訪時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香港有不少工廠、公司北上,但對內地的法律、法制不熟悉,市場上極需一批了解內地法律的人才。當時有私營機構舉辦了中國法律課程,並協助學生報考內地法律證書的統一考試,吸引了一些人參與。
後來,相關的機構停辦課程,一部分學生就自行組織了聯誼會,後來又聯繫上廣州中山大學法律系,邀請講師為同學們講課,並協助同學參與內地法律考試。在此基礎上,中山大學法律系香港同學會於1990年2月成立。

舉辦問答比賽 協助培訓教師
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中山大學法律系同學會有感於社會上對內地法律所知甚少,對憲法、基本法的了解亦很不足夠,於是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在社會上推動法律教育。他們舉辦基本法問答比賽、舉辦法律講座,以及自行拍攝短片介紹內地法律小知識等多種方式,向社會擴廣法律教育,重點是向學校推介憲法 、 基 本 法 教育,協助教師培訓。
「以前學校沒有憲法、基本法的相關課程,政府亦未有系統性的推廣,我們就想在這方面做一點事。在得到一部分學校的支持後,我們就組織成員和專家到學校講基本法。」
林佩玲告訴《龍週》記者,2019年後,本港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加上國安法生效落實,許多學校希望增加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教育,「有的學校甚至向我們尋求協助,因為老師們感到無從入手,邀請我們為老師們做培訓。」
翻查資料,中山大學法律系香港同學會持續舉辦了22屆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問答比賽,透過這些活動向中小學生及社會人士推廣基本法。林佩玲說:「這項活動過去一直得到公民教育委員會贊助,今年則得到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贊助。」

會員出資出力服務社會
中山大學法律系香港同學會為非牟利的民間團體,於1999年獲稅務局批准成為慈善團體。
林佩玲介紹說,該會的資金全部來自會員,他們不僅自己出資,還出力舉辦各類型的憲法、基本法,以及近期開始的國安法教育活動。30多年來,該會不斷地累積經驗,已被越來越多學校所認識。
談及困難,林佩玲表示,最大的困難在於缺乏舉辦活動、講座的場地,去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活動停頓了一年。但令他們感到欣喜的是,近一年來,越來越多人希望學習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他們希望能夠繼續為香港社會出一分力,發揮一點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