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一直提倡共融社會,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和尊重。為了方便殘疾人使用公眾泳池,政府近年來也做了不少改善設施工作。但《龍週》早前接獲殘疾人士反映,指公眾泳池「不夠友善」,在游泳時遇到不少困難。
觀塘游泳池每日約5名殘疾人士游泳
《龍週》記者近日到觀塘游泳池實地觀看有關設施,發現入口處專設「殘疾人士出入口」,並有輪椅停泊處。沿途清楚指示殘疾人士升降機及洗手間方向,有工作人員一路引導。
記者當日遇到一位支撐拐杖獨自來游泳的婆婆,她在工作人員攙扶下進入泳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平均至少有5名殘疾人士來游泳,他們多有家屬或朋友陪伴,游泳池的無障礙設施比較全面,基本沒有出現過意外事故。

僅餘一成視力的視障人士錦鳳熱愛游泳,平日都會去公眾泳池鍛鍊身體,她對於泳池的改善設施讚不絕口,「以前泳池只分男女更衣室,我一個人非常不方便,現在的泳池有家庭式更衣室,陪我一起來的家人可以更好的照顧我。」
不過,錦鳳就直言,一些露天泳池對視障人士而言不方便,改善設施並不到位,令她的選擇只能侷限在室內泳池。「平時去游泳都會有人陪我,去泳池要特別熟悉環境,所以我能選擇的泳池只有幾個。」錦鳳說,一些協助視障人士的義工會陪同她一起游泳,希望這類活動越多越好。
對於錦鳳來說,最令她感到困擾的是,游泳時與其他泳客發生碰撞,視力微弱的她有時會摸不清方向,「就算我帶上寫有『視障人士』字樣的帽子,也難免會與人碰撞,所以我真的非常希望有一條專屬殘疾人士的泳道。」

區議員:改善無障礙設施須與時俱進
「為殘疾人士掃除生活上面對的障礙,政府和社會都應該伸出援手。」觀塘區議員顏汶羽表示,為殘疾人士專設泳道的可行性有待政府考量,但建議服務殘疾人士的組織可以多組織一些活動,「包場」、「包時段」讓殘疾人士充分享受戲水樂趣。
顏汶羽指出,政府一直致力建立共融社會,一路為殘疾人士提供服務與支援,不斷改善無障礙設施的同時,必須與時俱進,參考外國成功做法,以「第一身」角度為殘疾人士提供支援。
隨著東京奧運和全運會掀起一陣體育熱潮,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進一步支持體育發展。顏汶羽認為,現時市民運動熱情高漲,是增加和改進體育設施的最佳時機,政府應提供數量更多和覆蓋範圍更廣的體育場地,有效推動全民運動。
顏汶羽以觀塘區內的游泳池為例,觀塘游泳池配套設施完備,但同區的佐敦谷游泳池就稍遜一籌,不少市民都反映泳池太小,建議政府可考慮擴大泳池,增設配套設施,造福區內居民。

康文署哪些設施可供殘疾人士用?
政府資料顯示,現時康文署轄下所有主要體育設施,包括99個體育館、43個游泳池、25個運動場、4個度假營、5個水上活動中心、香港大球場及旺角大球場,均提供無障礙通道和設施。
康文署在2008年後興建的康樂場地均符合相關暢通無阻的規定。而在2008年前興建的康樂場地,如地理環境、建築物條件及技術許可,亦已安排進行翻新或在改建時進行改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