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妗姐珍姐:這是一份喜悅的職業

過大禮、安床、上頭……中式傳統嫁娶禮數十分講究,20多歲便開始做大妗姐的陳麗珍(珍姐)對每個環節都十分熟悉。她認為,能為新人打點好婚禮習俗細節,讓主家滿意,那份滿足感遠勝於金錢回報。

要夠冷靜識執生

「你要當每一對新人、主家都是你的親人,而不是客人,就像為自己家人去做好一件事,把它圓滿地辦妥。」珍姐早前接受《龍週》專訪時表示,做大妗姐是令人開心喜悅的職業,給新人送上祝福,別具意義。

58歲的珍姐在元朗的圍村長大,性格大方爽直,笑容滿面。她結婚後不少圍村親友都請她幫手做大妗姐,當時主要是幫忙客串性質,直至大約8年前才真正在外面接工作。她說,做大妗姐要聲音響亮,不能羞怯,亦要夠冷靜,懂得隨機應變。

請大妗姐通常由女家負責,但珍姐說,有一次她接到一位準奶奶致電邀請她幫手,印象尤其深刻。「男方的媽媽在一次飲宴上見過我,於是向主家要了我的電話,想請我幫他兒子辦婚禮。」她憶述,那次是由大埔林村出門到九龍灣麗晶花園。

傳統上,過大禮講求排場,有的準新人會安排親友組成團隊出席儀式。珍姐說,男方家庭做生意,親友都很忙,難以抽時間幫手。過大禮當天,為了令場面增添熱鬧喜慶,珍姐特意邀請了另外4位大妗姐一同參與,她們身穿顏色鮮艷的傳統大妗衫,整個儀式十分體面,主家既開心又感動。

▲珍姐為準新人安排過大禮

充當調解員化解沖突

有些人以為大妗姐的職責是在接新娘、敬茶等環節出現,講幾句吉利說話就完成工作,但實際上沒那麼簡單。「當新人出了吉日,由過大禮到大婚當天,中式習俗那一部份都是由我來負責。」珍姐說,大妗姐有時甚至要充當調解員,化解各人之間的矛盾,因為籌備婚禮期間少不免會有意見分歧。

「有時我會分別和兩家人傾談,了解他們的需要。」珍姐表示,男女家各自會提出不同要求,有了中間人的角色,可以避免尷尬。從事大妗工作的日子裡,珍姐了解到不同新人的家庭背景,更深刻體會到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圓滿。

「有一位新郎到結婚前一天仍忙到一頭煙,差點連安床都要他自己來做,只因家裡沒長輩幫手。」珍姐說,安床和上頭都是很重要的儀式,理應由家中長輩主持。她眼見新郎的難處,於是提出代為主理,新郎激動得眼眶都紅了。雖然這不是珍姐的份內事,亦沒有額外酬勞,但她抱著幫得就幫的心態,就是希望新人開開心心,一切順順利利。

▲除了上頭,安床也是中式婚禮中的重要儀式

修讀課程自我增值

過去8年,珍姐為大約20至30對新人服務,數目不算多。她直言,不能單靠做大妗姐維持生計,而她最享受的是替人辦婚禮的過程。看著一些新人在開始籌備婚禮時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到把每個環節都處理得井然有序,是她心靈最滿足的一刻。

雖然珍姐做大妗姐經驗豐富,但她早年仍然報讀了一些相關課程,希望吸收更多知識,務求做得更好。她有時候會把課程中學到的一些傳統習俗結合起來,例如團村的準新人在上頭和吃湯圓後,會給利是父母,代表答謝其養育之恩。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