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愛國者治港 具備六大能力

中央出手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治港者應具備什麼能力,成為了近來社會熱話。多位政界人士均認為,要落實好「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只是基本的必然要求,治港能力才是完善選舉制度後面臨的最大考驗。總括而言,要帶領香港達至良政善治必須具備六大能力︰政治判斷能力、把握大局能力、體察民情能力、推陳創新能力、前瞻跨界能力、協同作戰能力。

1.政治判斷能力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劉兆佳指出,在香港,這種政治判斷能力可分為幾方面,首先是要對國家狀況、「一國兩制」政策等方面有深入了解,明白香港與國家唇齒相依的關係,亦要清楚意識外界對國家、對香港的打擊意圖,同時要對香港面對的重要問題有了解,建立有利於「一國兩制」、擁護基本法及特區與中央關係的論述。同時,愛國者更要善於接觸聯繫群眾。

2.把握大局能力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有關人士須站得高、看得遠,了解國際形勢、香港問題,並須積極推動發展。譬如,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不容忽視,治港者應有把握大局的能力,推出相關政策措施,助港資企業、青年、專業人士參與發展。

3.體察民情能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治港必須要體察民情、接地氣,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推動社會凝聚共識。他認為可以參考新加坡的做法,讓問責官員在地區開設辦事處,進一步接觸市民,代議士亦要加強與市民的溝通,真正做到上情下達。

4.推陳創新能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盧瑞安舉例說,港英時期留下的很多思想未必適用於回歸後的香港,如英國政府為方便管治香港,鼓吹所謂公務員「中立」,在回歸後顯然不適用,因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治港者必須愛國。他認為,治港者作為帶頭人,不能墨守成規、過分保守,應該按照香港現時的情況,大刀闊斧改變。

5.前瞻跨界能力

隨著時代發展,治港者需要具備前瞻跨界能力,才能推動香港向前發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以創科發展為例說,香港近年雖已加大投入,但相關方面的整體水平仍然滯後。她指出,科技發展要「鬥快」,但即使政府內部有部門想應用新科技,申請程序依然冗長,諸如此類的制度明顯限制科技的發展應用,而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治港者缺乏相關思維,亦證明了治港者具備相關能力的必要性。

6.協同作戰能力

凝聚愛國愛港力量協同作戰,是治港者另一個必備的能力。民建聯副秘書長顏汶羽認為,愛國者分布在香港的不同團隊、不同界別,治港者需要有能力兼顧不同階層、群體的利益,從而凝聚共識,團結更多的治港者協同合作,令香港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