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暑假,本港都會有大批年輕畢業生搵工,成為職場的「新血」。但許多青年搵工時,往往面臨著職業選擇困難症,心裡難免感到迷茫。作為服務青年的非牟利機構,港灣社近年就積極向學生提倡生涯規劃,希望協助他們就讀期間能夠擁有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
關注基層青年向上流問題
港灣社於2018年正式成立,由會長郭旭昇(Mac)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籌組而成。「當時我們都有在不同的地區機構做義工,發現大部分團體都是由上而下推行,遂想構建一個不受地區界限影響、按青年本身需要運作而面向全港的團體。」Mac在新蒲崗會址接受《龍週》訪問時介紹說。
港灣社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學生及在職青年,並致力關注基層青年人向上流的議題,為他們的創業、生涯規劃等提供支援。Mac說:「我們本身都是青年人,好明白這一代需要什麼。香港土地成本太高,缺乏向上流動機會,創業是我們由下而上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們希望幫到年輕人自達達人,尚仁尚智;了解世界,改善世界。」
港灣社曾分別在2018、2019年的農曆年投得年宵攤檔,讓學生們一嘗創業滋味。而本身也是青年創業,開設了教育中心的Mac,也會與人分享心得,「最近有青年朋友想開設拳館,有意選擇大面積的店面,我會勸他謹慎,畢竟疫情之下,租金依然高昂,我都支撐緊貴租。」

舉辦學習會 分享職場資訊
此外,港灣社定期會蒐集青年人意見,舉辦主題性的學習分享會,邀請在各行業任職的專業人士為青少年提供職業分享或專業知識,例如機構的財務長羅卓聰(Frankie) ,他本職在銀行任IT部門,便透過學習會向年青人分享經驗。
Frankie說:「我本身讀經濟,對IT毫不認識,出來工作邊做邊學,我會向大家分享金融、科技上的發展前景,和他們分析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哪些行業會日漸式微,有時也會分享下投資理財的小知識,例如介紹什麼是黃金、外匯買賣;目前國際政治局勢緊張,應如何投資等,學校是不會教的。」
同樣在銀行界從事數據工作的秘書長陳潔敏(Francis)也很認同在進入社會前要做好生涯規劃,她說:「中學時根本接觸唔到程式、投資數學等,資訊狹隘,到工作時才發現好需要用,但要直到我後來讀精算碩士才有更多這方面的了解,如果一開始有充足的規劃,年青人可以兜少好多彎路。」

疫情下活動停擺 努力爭取資源
港灣社亦很重視文化推廣,此前曾舉辦過品茗、射箭及不同的藝術工作坊,期望藉多元的文娛康樂活動,讓青少年有更多課外的體驗。無奈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活動都暫停,Mac等唯有加強以網絡平台維繫會員感情。
作為起步不久的小型機構,Mac慨嘆活動資金短缺是最大的工作挑戰,因此目前正努力撰寫各項計劃書,期望申請到更多政府撥款,待疫情消退後向社會大眾提供更多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