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響之下,九龍西區的街市販商在過去大半年備受打擊,飽受客源大幅減少、自身染病危機提升,以及網上買餸興起的三重打擊,經營日顯困難。面對疫情持續,未知何時受控,街市販商均期盼政府再次推出抗疫基金3.0,減免租金,加強檢疫等衞生措施,以助他們度過困境。

生意額驟減四五成
深水埗北河街街市曾是區內人流最旺的街市,不僅服務本區居民,亦有不少來自四方八面的市民前往消費。但受疫情影響,販商普遍表示生意較疫前減少四至五成,經營困難。
北河街街市一樓做菜檔的檔主陳先生表示,受疫情影響,有許多長者不敢前往街市,令生意驟減一半。街市人來人往,自己也擔心會染疫。現時經營困難,但疫情仍未結束,希望政府能夠繼續減免租金,助業界度過難關。
在北河街街市賣乾貨的岑先生則表示,疫情之下,生意減少了四成,雖有政府的八萬元抗疫金,但疫情持續大半年,抗疫金的支持有限,抵不了兩個月的經營成本,「收入減少,自己屋企開支就要減少,小朋友以前讀興趣班,現在沒有得讀了,生活質素差了很多。」他希望政府能再次發放抗疫金。

盼再推抗疫金減免租金
做魚檔生意的譚女士則表示,疫情下減少了四成生意,長者唔敢去街市,年青人更加興起網上買餸,令生意倍受打擊。談及經營情況,譚女士說:「做得一日得一日,見步行步,很難返到以前了。」
旺角花園街街市經營熟食檔的周先生則表示,疫前平均每日有1.3萬的營業額,有時可高達2萬元,但受疫情影響,生意曾一度跌至零。而前兩輪抗疫金,街市熟食檔既不能跟其他街市販商那樣申請零售業的資助,亦不能申請飲食業的資助,倍感困難。

劉佩玉提四建議紓困
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疫情發生後,部分市民對街市的信心下降。後來政府加強了街市的公共衞生管理,包括為街市做全面消毒,在街市入口增設體溫檢測,以及為販商做檢測,但這些措施仍未足夠。
劉佩玉提出四方面建議:首先,政府應該確保街市販商及從業員的安全,定期為他們做檢測,令販商安全,市民感到安全;其次,提升街市防疫設施,包括確保所有出入口都有體溫檢測機,堵塞漏洞,以及加強街市通風設備,加強消毒,令市民信心加強;再次,疫情持續,政府要幫業界免租,再推出加碼抗疫基金,並且補漏拾遺,資助前兩輪抗疫金未能受惠的商販,幫他們度過難關;最後,政府應設置失業援助金,資助失業的街市從業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