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在中醫理論中泛指人體的消化系統。既然能消化、供給營養,脾被中醫視為「後天之本」,在人體佔有重要席位。醫書上說「脾」主運化水濕,好的水分、營養物,脾會將它消化後帶到全身;而身體所不需要的,就會透過大小二便,從下排出體外。
當人們都以為天氣炎熱,可以飲點冷飲,其實不然。天熱時,人們出汗較多,人體處於一種消耗的狀態。所謂的「熱氣」只在身體表層,裡面反而偏虛偏寒。此時再肆意飲食生冷,最容易損傷脾胃,然後逐漸導致腹瀉、腹痛、疲倦、食慾不振等一系列症狀。筆者天生脾胃較弱,小時候也易緊張、飲凍飲,因而非常容易肚瀉,幸而做了中醫師後調治得宜,已經很少再這出現這種狀況。
關於怎樣調補脾臟,中醫說「甘入脾」,脾胃弱時,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就有補益脾胃的功效。簡單的可以多喝白粥,或多飲米水。講究點的可以嘗試一下炒米或炒麥茶。本來甘味的米粒,經炒製後香氣大出,甘味更顯醇厚,健脾胃之功更佳。以下再介紹一款性味平和的粥品,有補血益氣,平補脾氣的功效。想有「脾氣」的朋友,不妨多吃。
淮山大棗粥(四人份量)
材料:食用鮮淮山半兩,大紅棗(去核)十粒,大米適量
做法:大米洗淨,與紅棗同泡水中三十分鐘,之後加上淮山一同入鍋,大火煮沸後調成文火再煮三十分鐘,不時攪拌。最後加入少許冰糖,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