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仔」何世杰 從幫人補習到創辦補習中介

本港的補習文化由來已久,發展至近年,街頭「補習天王」廣告牌及巴士車廂上各式補習社宣傳,更令人目不暇接。2005 年,何世杰創辦香港導師會(HKTA),由資訊科技行業轉而投身教育補習領域,理由很簡單:「我小時候補習過,好有用!」將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分享給人,他的創業歷程與協助青年創業者的想法,或多或少緣於此。

首創一對一配對服務

何世杰成長於屋邨,幼年家中經濟條件不好,補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沒有錢,所以只能挑選一兩科來補,我覺得很有用,成績有很大進步。」中學起,何世杰已兼職幫人補習數學和英文。

畢業後,何世杰投身資訊科技行業,補習作為兼職,越做學生越多,萌生出「不如開間補習社」的想法。那時正逢03年,沙士過後本港經濟蕭條,租金便宜,他租下一間約2000呎的舖頭,可容納三間班房,逐漸以師資優質打響名聲,人數爆滿。

何世杰之後想到利用自己資訊科技的相關知識,創建私人補習中介機構平台香港導師會(HKTA),又首創「一對一」配對服務。

「很多私人補習班,一個導師至少對4至8個學生,以一個鐘頭計算,平均分給每個學生只有短短7至15分鐘,並不足夠讓導師了解學生的特點。」在HKTA,教學顧問會負責跟進每個個案,對學生進行評估後,制定學習計劃,並為其配對最適合的導師。

截至目前,HKTA與全港超過150間中小學合作,僅九龍區就有約40間,共逾12萬名導師,曾為超過23萬人服務。

▲何世杰著重內部公司平台,讓同事們發揮所長,與公司一同成長,沒有上司下屬的觀念

視疫情為契機 摸索「視像教學」新模式

疫情算是一個轉折,令何世杰重新思考未來計劃。當然重心仍是HKTA,他將疫情視作摸索教學新模式「視像教學」的契機,「視像教學有一個好處,範圍不再局限於香港,未來可以將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各地老師,都連接到我們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這一計劃已在籌備當中,他期待疫情後再重新出發,「我想順浪而行,希望不會在這一個浪潮裡被沖走。」

回顧創業歷程,何世杰形容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初出茅廬,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很多,包括如何跟業主談租約、如何令定價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等。他總是想,「如果當初有一個人能夠在他身邊分享經驗,有困難時可以交流,一定會事半功倍。」

2016年他創立青年創新企業家協會,就是希望能夠為初創青年建立一個交流平台,討論生意經、分享經驗。協會將會址設立在長沙灣,不時組織一些工作坊,介紹最新市場推廣渠道等資訊。目前會員已超過200位,都是年紀介乎18至45歲青年人創業者。

▲2015年何世杰就任騰龍青年商會會長時致辭

導師和學生要夾「八字」

被問及HKTA創辦至今遇到過什麼難題時,何世杰笑稱,由於機構提供教學顧問配對服務,客戶的要求五花八門,「我舉一個比較極端點的例子,曾經有家長要求拿導師的『八字』去看跟學生夾吾夾。」

那如何解決呢?何世杰說,「只要不侵犯他人私隱,且在我們能力範圍內的,我們都會儘量幫手,去問一問,也當自己多增長些知識。」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