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1歲的何國光,雖然學歷不高,但因早出社會累積經驗,27歲創業,現在已是弘景安私家偵探社和香港企業保安有限公司的董事,偵探社在港九新界及內地都設有辦事處,其中九龍區總社位於旺角富時中心。在本職工作以外,他亦關注整個行業的未來,故此成立香港偵探總會,希望集合業界資源,提升競爭力,並鼓勵有志者加入行列。
入行近廿年 難忘為七旬老人尋親
家境清寒的何國光16歲開始打工幫補家計,做過文員、速遞員、學廚和銷售人員的他形容這是一種「寶貴的社會經驗」,「多虧這些多元化的工作經驗,成就了今日的我。」何國光對《龍週》記者說,20歲時,他加入了一間信用管理公司,主要工作就是找出欠債人的聯絡方法,之前豐富的社會經驗令他的業績表現優秀,找到工作興趣的他隨之萌生了創立偵探公司的念頭。
不少人對私家偵探的既定印象就是「抓小三」,常常偽裝自己,神秘感十足。何國光說,其實有關感情生活的調查只是偵探工作中很少的一部分,私家偵探常需要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包括背景調查、尋人查址、商業調查、民事訴訟蒐證等,而且工作環境多變,跟蹤監察目標時,日曬雨淋、在街頭等待十幾個小時都是「小意思」。
入行近二十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案件就是幫一位七旬的南洋老華僑尋回失散三十年的兒子,伯伯求助時只得兒子的名字和大概出生年份,「在資料缺失的情況下,其他偵探社都不願意接受難度如此高的案件,或者開天價。」而何國光當時希望幫助到伯伯,便以正常收費接手案件,最後團隊花了很多精神才讓兩父子團聚,伯伯在尋回兒子的一年後便不幸中風,「都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有時做人做事不可只向錢看,幫到人有時比賺大錢更開心。」何國光道。
換角度思考 疫情成業務重整契機
樂於助人的何國光,除了盡職盡責用心工作,亦相當關心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他在2017年成立香港偵探總會,集合行業資源,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大眾有機會接觸關於偵探的行業知識,鼓勵有志者深入瞭解後加入行列。同時,他也擔任了不少社會公職,例如廣東省河源市政協委員、紫荊義工聯盟主席、香港亞洲青年協會副會長等,時常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不少行業受到重創,私家偵探社也不例外,何國光的偵探社有很多跨境的業務都無法進行。「不過換個角度想,現在反而有時間思考如何整頓公司。」何國光笑言「人生不是進就是退」,但在疫情下「再退就退無可退」,倒不妨進取一點,規劃一下公司改革、業務擴展的戰略。
「新一年,當然希望開拓更多服務,走出死局。」何國光透露,現在偵探社正在尋求與不同機構合作的機會,「有很多業務我都未必熟悉,需要與其他行家合作交流。」長遠而言,他希望開展更多元化的業務,例如防竊聽反竊聽、反洗黑錢系統等,挑戰自己,達至「開源」。
籲年青人 分辨資訊真假
現在社交媒體資訊繁雜,年青人常在網絡接受訊息時未必能夠分辨資料的來源和真確性,尤其是對於國情的認知不足。作為香港偵探總會創會會長,何國光表示,未來會運用自己的關係網絡,在兩地舉辦更多活動,讓兩地青年都能夠親身認識交流,增進雙方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