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年輕人對傳統中華文化的認知及接納程度愈來愈低,文化傳承前景令人憂慮。不過,本港仍有許多團體致力傳揚優良的中華文化,法住機構便是其中一家。
1982年由思想家霍韜晦創立
「法住於1982年由霍韜晦教授創立,霍教授初期構想是推動佛學、佛經現代化,近廿年則擴展至國學、儒學等,慢慢發展成為一家學術代表機構。」機構現任會長盧瑞珊博士接受《龍週》專訪時介紹道。
法住機構位處觀塘,目前已成為一家多元文化教育的非牟利團體,服務範圍包括學術、教育、出版、醫療、慈善等,以提倡生命教育、性情教育為主,服務地域除香港外,更涉足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霍教授於2018年逝世,盧會長接管機構,直言難免戰戰競競,期望能好好繼承老師宏志。而為了迎合時代轉變,機構也計劃發展更大的網上文化平台。雖然目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課程已暫停,但盧會長已作好準備。她說:「我們暫定6月會舉辦全港最大、唯一的木雕佛像書畫展示,透過藝術展品讓更多市民認識機構和我們的網上平台,期望吸引更多人報讀課程,我們都希望可以邀請更多國學大師舉行講座分享;11月預計以展現儒家核心價值為題,在大會堂舉辦展覽、演講,也期望可以與政府合作,一步步推廣中華文化。」

疫情反映中西文化差異
談到本港中華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盧會長認為日、韓等國自古已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反觀香港卻因曾受殖民統治,削弱了對文化的認知。她慨嘆:「好多香港人都唔認識中華文化!」
她認為,今次疫情更能反映中西文化之差:「中西處理疫情的方式,可以由文化角度去觀察。東方文化重視秩序、人倫與家庭,因此當宣布『封城』,人民會聽從戴口罩、不出門;但西方屬游牧文化、海洋文化,講求大自然法則,適者生存,所以你會見到歐美國家最初都沒有採取強制措施。」
她強調,「愛心、自由、平等,這是普世價值,不分中西。但自由不等於放縱,自由也須要約束。例如當地球人口膨脹到100億,資源有限時,你覺得是分配好,抑或以自由為名任由人爭奪好?」
那麼中華文化核心是什麼呢?盧會長直言是和平、智、仁、勇。她解釋,「智不等於知識,而是智慧,智慧會衍生仁心、勇氣,要注意勇氣是持久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並非逞一時血氣,剎那間的勇叫衝動。這些核心文化是推動我們成為『人』,而非『動物』。」
她寄語年輕人:「即使國家有不足,應該是匹夫有責,去學習你覺得好的東西,一起去改善,而不是一味用外國的東西掩埋自己的文化!」


成立珍寶館 護古物傳文化
由機構創辦的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早前開幕,該館是全港最多的木雕佛像藏館。盧會長表示,館藏文物從個人收藏到公開展覽,希望讓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繼續保留及讓更多人認識中華文化,更是守護文物及保存古物的使命。
機構董事之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則認為,珍寶館可以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確立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