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九龍城區議會大「變天」,由奪得多數議席的泛民主派佔據主導權。時隔數個月,在上屆九龍城區議會擔任主席的現任區議員潘國華慨嘆,新一屆區議會至今已開了三次會議,但仍不清楚泛民在議會中的方向和定位。他呼籲泛民以民生為重,以社區居民的福祉為重。
《龍週》記者早前訪問潘國華,他正在準備2月25日召開的九龍城區議會的第三次會議的相關工作。這次會議只有一項議程:選舉九龍城區議會轄下各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
盼以居民福祉為依歸
潘國華對此不由感到困惑:推選各委員會的正副主席,為何要特別開一次區議會的大會去做呢?因為按以往慣例,大會確定了轄下各委員後,可以在各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先選出正副主席,繼而可以討論具體的事項。
他說:「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是甚麼,按照區議會會議常規,以及過去的經驗,從未見過在區議會大會上選出各委員會主席,泛民主導下的區議會未來的工作以甚麼為重呢?令人摸不透!」
潘國華告訴記者,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10位九龍城區的建制派區議員早於1月27日已向區議會主席聯名提出要求,希望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疫情問題,並就社區關注的事項與政府溝通,但主席一直沒有作出正面的回覆。
建制派關注社區抗疫問題
建制派議員關注的問題包括三方面:首先是防疫醫療物資供應的問題,他們希望透過區議會會議質詢政府,如何協助市民解決口罩供應不足的問題;其次是市面上出現搶購廁紙和食米等現象,希望與政府部門官員溝通;最後是社區的環境衞生問題。新冠肺炎的傳播渠道被指可經由糞渠傳播。九龍城區是舊城區,有些三無大廈的糞渠無人管理,如何搞好清潔,如何做好監察工作,都需要與政府部門溝通。
到了2月22日,區議會主席才突然發出會議的修訂議程,聲稱繼10位建制派議員的聯名要求後,又收到14位泛民區議員的要求,因而增加了討論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情況和措施的議題。由於時間倉卒,在2月25日當天只有一個政府部門的官員出席了會議。
潘國華感慨地說,雖然區議員仍可以直接與政府官員溝通對話,解決社區居民關注的問題,但仍希望區議會發揮應有作用,向政府表達意見。
回顧新一屆區議會開局至今,全港有多個區議會會議均出現辯論、語言和行為過激的現象。潘國華指出,九龍城的區議會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政治議題,但相比其他區比較克制。他說,現時區議會開了三次會議,尚未能看清泛民的主要想法,但他衷心希望大家能以地區工作為重,以居民的福祉為依歸,這對九龍城區街坊來說會好一些。

初心不改 做好社區服務
潘國華是上屆九龍城區議會主席,今屆成為普通的區議員,他坦言有失也有得,可以集中精力做好社區的事務。但他強調,不論在哪個崗位,自己的初心不變,不論大區域抑或小社區都會盡心做好。
談及未來四年的工作方向時,潘國華表示,會繼續關注旅遊巴滋擾社區、海心公園噪音及舊區改造和環境衞生的問題。他希望推動政府、旅議會和將來成立的旅監局,做好本港整體的旅遊發展政策,利用啟德郵輪碼頭做好維港遊,既能支持經濟發展需要,又不致於滋擾九龍城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