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 建設力量議員有多一重責任

「幫一個算一個,做一點算一點」。在去年年底連任觀塘區議員的民建聯副秘書長顏汶羽,一直堅信建設力量的議員比一般議員有多一重的責任:除了反映民意,在地區層面也要盡己力幫助街坊。這是顏汶羽的信念,也是長期鞭策他在地區工作、服務市民的動力。

顏汶羽接受《龍週》記者訪問之時,辦事處外人頭湧湧。原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購入了一批市面上緊缺的生活物資,如廁紙、米、漂白水、消毒液等,然後透過辦事處職員派發給街坊,以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派發生活物資 助街坊抗疫

抗疫工作繁重而緊張,除了在社區服務,顏汶羽亦緊密聯繫官員反映民意及提供意見。「譬如我下午約了運輪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見面,明天約了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義德見面,反映市民怎麼想,哪些政策有漏洞,並提出建議。」他說。

顏汶羽與民建聯向政府提出的建議,其中一個是在疫病發生初期提議的「控關」,希望大幅減少人流,將疫病傳播的途徑切斷,「『控關』與『封關』有差別,『封關』不僅是人,連物資也不能進入香港;而『控關』大幅減少過關人流之餘,要求進入香港者都需要隔離14天,確保沒有問題才可進入香港。」政府最終採納了該建議,至二月初進入香港的內地居民已減少至百位以下,效果顯著。

顏汶羽03
▲顏汶羽向街坊解釋抗疫信息

向政府轉達民情 兼提政策建議

一方面積極反映民意,向政府提出政策意見,另一方面則要做好社區服務的工作,這是顏汶羽心目中作為建設力量的區議員的職責。「我們與其他議員不一樣,其他議員可能只反映意見,表達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我們還有更多一重的責任。」他說。

多一重的責任,包括要促進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相理解。顏汶羽指出,建制派議員有責任向市民解釋政府面對的困難和局限,當市民多瞭解一點,會較為諒解政府,更明白為何政府會有這樣的決定。

回顧今屆區議會,建制派由多數派變為少數派,顏汶羽認為客觀上會令建制派出現資源、人手減少的問題,而政治環境也由反修例風波發生到現階段的同心抗疫戰。因而,民建聯需要努力爭取市民的支持。但無論如何,作為民建聯的成員,他仍然堅守著建設香港的信念,「不論我們的議席有多少,我們服務香港決心仍然一樣,不論區選的結果怎樣,初心不變。」

顏汶羽05
▲區選受挫並不影響民建聯的地區工作

考慮參與超區黨內初選

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今年九月舉行,民建聯正籌備內部初選。社會上有意見認為,顏汶羽作為民建聯的副秘書長及前任青年民建聯主席,是代表該黨參加俗稱「超級區議員」的功能界別區議會(二)的合適人選,顏汶羽對此的答案是:「民建聯需要我在哪個崗位服務香港,我絕對願意。」

顏汶羽告訴記者,他加入民建聯已12年,對民建聯的理念和政策倡議都很清楚,不論在哪個崗位工作都不會感到陌生。而在過去兩屆立法會選舉,他都參與了「超級區議員」的選舉工程,熟悉相關工作,故他會積極考慮參與黨內初選。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