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重建 居民之喜憂
走在筆直的土瓜灣道上,道路中間是如火如荼興建的沙中線。向右看,是一座拔地而起、設施完善的私人樓宇;向左看,則是掛滿了衣服和磚色斑駁的唐樓。面對即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土瓜灣,區內居民卻有著不同的感受。
居民多支持 冀改善環境
為了改善土瓜灣居民的生活環境,並配合整個社會的發展規劃,市建局去年年初宣佈啟動三個九龍城區重建專案,是市建局首次將三個社區項目一同重建,預計總發展成本為100億元,於2025至2026年落成。
三個重建專案分別為鴻福街/銀漢街發展計畫(KC-010)、鴻福街/啟明街發展項目(KC-011)及榮光街發展專案(KC-012),其中榮光街位於土瓜灣區內。三個項目的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涉97個街號、730個業權,估計分別有1210個住宅及110個地舖受影響。
重建計畫一經提出,當地的居民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身為土瓜灣區議員的林博,在與居民交涉的過程中,就很明顯地感受居民態度的不同。林博向本報記者指出,支持重建的人占大多數,因為不少居住在此的居民都希望可以借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他說:「有住在這裡幾十年的老婆婆希望在搬遷時得到的津貼,之後可以搬去一個設施完善的區域,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林博說,反對的人一般是兩類,一類是香港的保育人士。還有一類是在這裡的租戶。他們在這裡已經住了很久,他們搬走,只能得到很少的賠償金,很難找到居住的地方。
租金上漲 租戶不想搬
區內租戶李女士就是不想搬離這裡的人。她是來自廣東農村的香港新移民,因為文化水準比較低,看不懂繁體字,又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所以根本沒有能力和精力外出打工,家庭所有的開支都來自於做地盤搬運工的丈夫。劏房一個月4600港元的租金雖然不貴,但對他們來說已是捉襟見肘。
「雖然房子小,但是住久了也就習慣了,這裡雖然沒有通地鐵,但是小孩子上學、生活都比較方便,如果非要讓我們搬走,能去哪裡呢?」李女士說。
事實的確如此,記者走進李女士的屋內,看見李女士一家三口在一間12平米的房子裡,廁所、廚房、臥室全都擠在一起。這樣的居住環境,是住在土瓜灣劏房居民生活的常態。縱觀整個香港地區,如果想以現在的4600港元再租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由於物價和房價的上漲,雖然很多業主想搬離土瓜灣,卻也看著其他地區不斷上漲的租金和房價望而卻步,只能繼續在這一區生活。
「如果有幸可以在比較偏遠的新市鎮找到這樣的地方,孩子的上學,丈夫工作的交通開支和花費在路上的精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李女士無奈地向記者說。
重建路漫漫 發補償金一波三折
事實上,「重建計畫」四個字看起來簡單,推進起來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據條例,市建局會按照受影響自住業主,其住宅物業的市值交易價,加上一筆特惠津貼(即自置居所津貼)作為收購價。重建計畫現在進入到人口凍結期,即市建局開始派員到專案範圍內逐家逐戶進行調查,為業主及租客進行登記,以決定各住戶可得到的補償金額及安置資格。
然而,房子作為最特別的私有資產,所牽涉到的不僅僅是住在這裡的人,還有從此延伸出的所有的家庭關係和過往歲月。由於很多業主的家庭關係複雜,所以重新安置並非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協調和交流。
住在土瓜灣的何先生獲得津貼的過程就是一波三折。何先生現在所住的房子是他的父親生前所購入的,房契現在已不知去向何處。他有兄弟三人,大哥已經去世,有自己的子女;二哥在國外,已經喪失行動能力。當市建局進行調查時,兄弟三人如何協調、如何簽字、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問題都很棘手。
這一筆津貼,可以說是何先生後半生生活的保障。他本以為可以一直在這裡居住下去,可是當拆遷計畫下達之後,他不得不搬離。最關鍵的是,沒有兄弟三人的簽名,補償金額發放的過程都很難推進。大哥在香港的子女可以全權為他的父親代辦,遠在國外的二哥就沒這麼簡單。
為了順利獲得賠償金,二哥不得不跨洋請來律師,將這份賠付文件飄洋過海地帶到國外,最後簽了字。雖然過程歷盡艱辛,但是他們最終還是達成一致,將補償金額最後一分為三。這樣的複雜漫長的商討過程幾乎是每一家的常態,很多業主按照程序辦理津貼最後搬離,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土生土長區議員 難忘區內人情味
林博從小就在土瓜灣長大,現在還能回憶起他兒時土瓜灣的樣子。在他的記憶裡,土瓜灣雖然是一個基層社區,但是保留了濃厚的人情味,「那時候我們吃的是百家飯,做一頓飯會去鄰居家借豉油,借鹹鹽。誰家做了好吃的,也會分給街坊。」
和林博走在土瓜灣的街道上,短短十分鐘的路程,就已經有五個人和他打招呼。他們熱絡地稱呼著林博的名字,跟他微笑致意,噓寒問暖,像家人一樣。這在人際關係淡漠的香港十分少見,從林博和街坊身上似乎可以感受到,土瓜灣不管怎麼變遷,似乎還是保留著屬於這裡特有的人情味。
說起土瓜灣的未來,林博表示,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可以有一個停車場、一個戲院和一個大型的商場。這樣子的話,住在這裡的街坊就可以輕鬆一點,有地方停車,也有地方休閒。雖然這可能會改變土瓜灣原有的面貌,但是這也是城市變遷中不可避免的。
盼土瓜灣變中產社區
林博指著一座剛剛落成的私人樓宇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兩座私人住宅在這落成,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剛剛落成的私人樓宇有近30層高,外表光鮮,一片片玻璃在陽光的下反射著耀眼的光,將它身旁的唐樓照的黯然失色。
林博說:「沙中線開通以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高收入人群選擇住在這裡,我想土瓜灣也可能會從一個基層的社區變成中產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