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坊間一直有聲音指區議會失效,無法發揮服務街坊的功能。到底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以下為大家盤點九龍五個區議會在過去四年的一些重要成果。
深水埗區-舉辦熟食墟市大受歡迎
農曆新年除了品嘗傳統糕點,不少市民都愛逛熟食墟市掃街,食勻本土小食。有見及此,深水埗區議會從2017年起通過「復活墟市計劃」,准許團體於農曆新年晚上在區內舉行熟食墟市,提供不同街頭風味小食。
對於該墟市計劃,不少檔主及市民均表示歡迎,認為定期舉辦富有本土特色的墟市,能幫助基層商販及市民的生計。更有市民從屯門遠道而來,指從互聯網得悉有關活動,特意前來感受氣氛,希望墟市活動能多在各區舉辦。
另外,作為深水埗區議會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的 「深水埗區議會保良局石硤尾社區服務中心」,經過數年興建,終於在今年9月25日開幕,服務街坊。
服務中心由保良局營運,為深水埗居民提供收費相宜、優質、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幼兒暫託、課餘託管、廉價熱餐食物援助及全面醫療服務,減輕基層家庭日常生活負擔,預計每年服務使用者達十萬人次。
油尖旺區-旺角「殺街」還市民清靜
油尖旺區是九龍重要的商業和遊客中心,品流複雜,管理殊不容易。譬如,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於2000年啟用以來,吸引眾多街頭表演者聚集,孕育出一種獨特的文化與風味。不過,人多勢亂,好景不常,這裏慢慢出現 「賺錢文化」,加上光污染、噪音污染與阻街等問題。
有見及此,油尖旺區議會去年5月通過撤銷行人專用區動議。旺角行人專用區最終在去年8月4日正式結束。由此,運作了18載的專區成為歷史。
雖然大部分人對 「殺街」感不捨,惟亦有不少人認為是好事。單位面向行人區的住戶對 「殺街」決定更是齊聲表示歡迎,有住戶直言 「要開香檳慶祝」,因為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此外,已經開通的西九龍高鐵站,工程項目在過去幾年進行得如火如荼,影響不少附近居民。譬如2017年,高鐵西九龍總站安裝由四千多塊玻璃組成的弧形玻璃天幕,因日照反光而形成 「強光蛋」,十分擾民,受影響範圍包括凱旋門、漾日居等民居,有居民反映被強光刺眼得流淚。油尖旺區議會高度重視事件,開會討論並通過動議譴責。出席會議的港鐵代表表示會在車站頂蓋及入口植樹,以減少反光。
黃大仙區-擴闊新廣場添地標迎客
上一屆政府為十八區區議會各自預留一億元推展社區重點項目,黃大仙區議會選擇了進行黃大仙廣場擴闊及改善工程。2017年7月,新廣場正式啟用,隨即成為黃大仙區的新地標,令黃大仙成為文化薈萃的地方。
擴闊後的黃大仙廣場,面積增加40%,加上新增的舞台及觀眾席上蓋、音響設備、噴霧系統等設施,讓觀眾在觀看表演時能享有更舒適的環境。過去兩年不時有大型活動在這裏舉辦,使用者十分滿意,觀眾亦很滿意。
另外,位於黃大仙區的啟德河,原名為啟德明渠,因污染而變得臭氣熏天,政府曾經研究封閉啟德明渠的方案。及後在黃大仙區區議會的要求下,政府推翻啟德河原先封河的決定。近年環保署開始處理上游污染源頭,啟德河的污染問題得到解決,其生態亦開始改變。
九龍城區-6.5萬方呎牛棚藝術公園開幕
早年政府為各區區議會預留一億元撥款推出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九龍城區議會決定將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俗稱 「牛棚」)的後方用地,活化成以文化和藝術為主題的休憩空間,並開放予公眾使用,以回應社區對休憩用地及藝術文化活動場地的需求。
今年9月,牛棚後方用地活化發展為 「牛棚藝術公園」,並對外開放。
該公園佔地近6.5萬方呎,以牛棚歷史為主題,設施包括避雨亭連座椅、草坪休憩區,以及附屬設施如洗手間和育嬰室。設計團隊在活化過程中,盡量把別具特色的元素原址保存,以彰顯其文物價值。
除了牛棚藝術公園,九龍城區議會過去四年也積極監管政府施政。以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附近沉降問題為例,九龍城區議會去年就召開特別會議跟進,多名區議員在會上直言對港鐵信心盡失,炮轟政府監管不力,要求港鐵及政府部門交代土瓜灣站附近大廈沉降事件及補救方案,動議最後於一致贊成下獲得通過。
觀塘區-海濱花園鬧市中的靜土
一提起觀塘,很多人的腦海裏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幾個詞: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不過,在這個工商業大樓林立的鬧市中,還有寧靜的一隅,那就是位於觀塘公眾碼頭旁的觀塘海濱花園。
觀塘海濱花園又稱觀塘海濱長廊,是啟德發展計劃的首個休憩用地項目,其前身是廢紙回收廠上落貨區。過去十年,在觀塘區議會的大力倡導下,政府積極推動興建觀塘海濱長廊,冀讓區內街坊擁有一個美麗的休憩空間。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整條觀塘海濱長廊長達1,000米,北至順業街以南,南至駿業街(觀塘公眾碼頭之北),成為不少市民休憩、跑步及野餐的好去處。
現時,每逢假日海濱長廊就會擠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不少觀塘區以外的遊人專程前來,近距離欣賞東九龍新地標─啟德郵輪碼頭和跑道公園,以及遠眺港島東景色,飽覽維港和鯉魚門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