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職能大透視

11月24日,本港將舉行四年一屆的區議會選舉,投票選出合共458名區議員。區議會作為本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到底有何職能和角色呢?

就地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

根據法例,區議會在本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話雖如此,區議會仍然擁有極大的職能,包括就地區福利、公共設施及服務、地域發展計劃、社區活動等提供意見,亦可以運用政府撥款改善區內環境和促進康樂及文化活動。

隨着社會發展,市民對地區行政及社區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近年政府也透過一系列改革,加強區議會在地區行政以至其他政策上的角色。

運用政府撥款改善區內環境

一、增加區議會的財政撥款和行政支援,例如《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為每區預留1億元,推行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

二,增加對區議會及區議員的支援。包括:增加資助社區參與計劃,讓區議會有更多資源推行藝術文化、體育、康樂、社區服務和其他社區建設等活動。由2015至16年度起,有關撥款額已增至3億6000多萬元。此外, 「地區小型工程計劃」的撥款是專用的整體款項,讓區議會提出和通過區內的小型工程。

三、加強政府部門與區議會的溝通及協作。民政總署會定期安排部門首長與區議員會面,聽取區議員對市民關注事項的意見。個別部門的代表更會定期出席區議會及其轄下委員會會議,聽取議員的意見和接受他們的提問。民政總署署長也每月安排與區議會正、副主席會面,並邀請不同政策局及部門向主席們簡介一些全港關注的議題、重大政策,以及早掌握區議會的意見。

03年之鑒 政治化不是好事

近年區議會選舉日趨政治化,譬如2003年很多泛民參選人因為23條一役而勝出區選。但之後市民很快發現,很多人當選後只空談民主,不熱衷做地區服務, 「搵佢幫手成日都唔見人」。結果在2007年的區選,不少乘反23條浪潮勝選的泛民區議員做了一屆便敗陣。

分析指出,區議會本身的作用在於解決地區民生問題,過度政治化只會令區議會工作失去焦點,難以發揮本身作用。事實上,選民若不考慮區選參選人的地區工作能力,而單純因政治議題而投票,變相最後選出來的議員可能無法真正解決地區問題,對社會並非好事。

161QC002_.jpg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即將於下月24日舉行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