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快遞」無遠弗屆

新中國建國七十年,從一窮二白躍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亦是在世界強國之列,當中支撐戰略威懾力量實現精準打擊,由火箭軍掌握的 「東風」 系列彈道飛彈,是擁有常規飛彈和核飛彈的大家族,可以覆蓋近程、中程、遠程目標,被網友戲稱為 「東風快遞」 。

從二炮到火箭軍

二炮成立於1966年,由毛澤東批准,周恩來命名,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始源自1956年元旦下午3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向解放軍高級將領講課時,在黑板上寫下 「火箭軍」三字,預言導彈戰將是未來戰爭必定出現的場景。此戰略級預言在同年由中共中央軍委作出「研製飛彈、原子彈,創建中國戰略核力量、打破核壟斷」的決策,並逐步組建了戰略飛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

十年生聚,解放軍飛彈部隊成立於1966年7月1日,由於國際形勢複雜,部隊成立極其秘密,考慮到保密等問題,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將其命名為 「第二炮兵」,簡稱 「二炮」,直屬中共中央軍委掌控。二炮部隊除了身穿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制服外,實際上和陸軍各部沒有關聯。二炮部隊的裝備、人員更是直到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才首次公開展示。

201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戰略導彈部隊以6個導彈方隊、7種導彈型號、上百枚大國長劍的空前規模同時亮相,展示的導彈武器裝備,在武器射程、打擊手段、打擊精度和機動能力等方面,都彰顯出更強大的打擊能力。作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措施之一,二炮部隊於同年12月31日起,正式改名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由名義上的陸軍附屬兵種,終於正名成為與陸海空三軍並列的第四個獨立軍種。

0224QC003_
▲「火箭軍」命名源自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東風」命名源自前國家主席毛澤東

 

歷次閱兵式的大明星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國慶閱兵活動,是天安門廣場前的第16次閱兵式。回顧新中國成立至今舉行的多次閱兵式, 「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一直都是世界的重要看點。在1984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閱兵式上,戰略導彈方隊、武裝警察方隊和女兵方隊等第一次進入受閱大軍。京郊首次出現閱兵村。多型國之重器首次公開亮相,其中包括 「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和「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1980年,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引發世界轟動。而在那次閱兵式上,外界終於一睹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真容。在1999年國慶50周年的閱兵式上,壓軸出場了4個 「東風」導彈方隊,打出了「東風」新型常規地地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和遠程戰略導彈等型號的組合牌,創造了當時國慶閱兵 「東風」導彈展示數量最多的紀錄。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 「東風-31」機動戰略核導彈,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

2009年的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洲際、地地、艦空、空空、地空等多種戰略、戰術導彈悉數登場。改進型 「東風-31」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接受檢閱,驚艷全球。乃至2015年9月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可攜帶多彈頭的 「東風-5B」改進型液體洲際彈道導彈領銜首次公開亮相,同時 「東風-16」近程彈道導彈,可打擊大型海上移動目標的 「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 「東風-26」中遠程核常兼備彈道導彈首次亮相。多種 「東風家族」導彈都顯示出新中國的軍事科技力量的進步,並且象徵新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強國。

0224QC001_
▲國慶閱兵式上,東風飛彈向來都是世界矚目的焦點

「東風壓倒西風」

「東風」的命名源自1957年11月,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指戍: 「我感覺到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佔了壓倒的優勢。」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