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虹「科班」出身的青年從政者

邵天虹從政是 「科班出身」 ,他畢業於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一畢業便投身政黨工作。談及社區服務,九零後的邵天虹顯得沉穩和認真,在他看來這是一份 「幫人」 的工作,街坊 「細微細眼」 的事很瑣碎,卻甚為重要。

在這過程中,鬥志和恆心最關鍵,邵天虹相信這樣地區工作才能細水長流地一一完成。

高中立志參與政治工作

早在讀高中時,邵天虹通過讀歷史、文學,了解各朝代的興衰,逐漸對政治產生興趣,亦隨之有了清晰的理想:參與政治工作。當時他初出茅廬 「不知路」,於是透過網絡搜尋,最終加入民建聯政黨實習,幫手做街站,參與助選立法會。

實習過程給邵天虹觸動甚大, 2012年他作為助選團隊在路邊設街站,有市民特意拎來食物和飲料為他們打氣,他形容那種感覺「很窩心」。

三年後,年僅24歲的邵天虹擊敗服務九龍城馬頭圍多年的對手,當選區議員,成為民建聯最年輕的當選者。服務社區在他看來是將空泛的參與政治概念 「貼地化」,他非常確定這比起其他穩定的工作更適合自己,有機會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也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上任短短四年,邵天虹為社區作出多項改善,當中最大的議題是一年前真善美邨落實重建。

位於馬頭圍的真善美邨,迄今已有54年樓齡,單位內設施已日久失修,街坊生活備受困擾。在邵天虹多年爭取下,政府已落實重建真善美邨,將居民安置在啟德區。

1828QC003_
▲送贈愛心湯

關注舊樓維修保養工作

馬頭圍邨同樣有逾半個世紀的樓齡,雖然政府暫時沒有重建計劃,但邵天虹表示會繼續力爭,並致力於舊樓維修保養工作。他坦言,樓齡高,難免有部分單位出現石屎掉落、滲水等情況,每隔幾年便需修繕一次。

另外,馬頭圍邨設備不足,如13至14樓等較高樓層無升降機,對長者十分不便,但無奈技術上做不到增設升降機,所以他只能盡量幫長者調去低樓層。

為服務長者,邵天虹還組織義工在區內免費派飯給街坊, 「基本上都是長者、獨居或無收入的人。」派飯行動至今已堅持近四年,義工每日都會站着分發,風雨無阻。他在訪問中多次提到,街坊受惠於派飯行動,但義工卻很辛苦,沒有回報也甘之如飴, 「我跟他們一起成長,學到很多。」

幾年前,區內一位父親砍傷妻兒,導致兒子重傷入院約一個月。在那之後,邵天虹接觸慰問過他們並保持聯絡。五年後,他們的傷勢已康復, 「聽說那個男孩很乖,在學校成績很好。」男孩沒有因家庭變故從此一蹶不振,反而一直堅強生活,令邵天虹深受鼓舞。

1828QC010_
▲探訪社區家庭

成功爭取設立主題步行徑

九龍城歷史悠久,宋皇臺、觀音廟、侯王古廟、九龍城寨公園等均坐落於此。邵天虹早前成功爭取設立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市建局已撥款500萬元,資助在九龍城興建四條主題古蹟主題步行徑,包括海濱休閒路段、社區藝術路段、小區文化路段及寨城歷史路段,串連及組織路徑的歷史古蹟、公共空間和交通。

邵天虹認為,步行徑是為九龍城古蹟提供多一種活化方式。他相信沙中線開通後,該區古蹟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1828QC002_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