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鄭屋「秋官」扎根社區20載

8月一個普通的週二,李鄭居民協會會長陳鏡秋早早就來到位於長沙灣李鄭屋邨禮讓樓平台的辦事處,開始了服務街坊的工作。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一轉眼陳鏡秋從事社區工作已經20多年,一顆服務居民的心風雨無阻,從無改變。

助街坊改善居住環境

在陳鏡秋多年的用心經營下,李鄭屋邨一點一點慢慢變好。他扳着手指對《龍週》記者訴說着這些年他為街坊帶來的可喜變化:邨內公廁的蹲廁變坐廁,全邨實現無障礙通道,新增漢花園內的運動器材,基愛小學和2A候車站增設避雨亭、座櫈、東京街青山道增設過路燈等等。

除此之外,陳鏡秋還用了9年時間成功爭取結束李鄭屋邨扶手電梯有上無落的怪現象,幫街坊換智能身份證,免費為街坊滅蚤,中醫義診。

在區內得到陳鏡秋幫助的人很多,其中一位林婆婆原來和弟弟、弟媳同住於300呎的公屋,陳鏡秋成功幫她申請分戶,林婆婆有了自己的居所而對陳鏡秋心存感激,曾經動情地說 「秋官,多謝你,我這輩子不會忘,需要我就出聲。」後來林婆婆成為了義工,雖然70多歲了還不時會來陳鏡秋的辦事處。

在一眾街坊眼中,陳鏡秋就是一位有經驗、有承擔、真誠實幹,熱情有愛心的老朋友,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 「秋官」。對於街坊褒獎評價,陳鏡秋謙虛地說: 「這是對我的鞭策。」

1827QC001_
▲端午節贈送愛心糉活動,感謝各位街坊的支持

持續跟進天橋防滑磚

連接李鄭屋商場及保安道市政大廈的行人天橋,數年前每逢下雨天,經常有街坊滑倒,陳鏡秋看在眼裏,疼在心中,2012年向房屋署反映,要求處理防滑事宜,以保街坊安全。

房署經理同意更換防滑磚,但言及所訂防滑磚不同色,陳鏡秋說不要緊,安全第一,所以天橋才有今天白色磚。繼後又有老人家滑倒,嚴重到斷手腳,陳鏡秋又跟進貼上今天的黑膠布,但只治標不治本。陳鏡秋再次約見房署和工程項目人員,現場辦公,要求 「做戲做全套」左右兩邊都要鋪設防滑墊,以杜絕雨天有人滑倒致傷的現象再現。

8月5日下午3時,工人到天橋安裝另一邊的防滑墊,陳鏡秋也到場,感謝工人在有人罷工的日子接受高溫,為李鄭屋邨居民安全作出貢獻。

1827QC004_
▲天橋防滑設備更新,努力爭取得到成果

共建和諧美麗的屋邨

「媽媽說過大量才有大福,大福後更應該大量。」雖然年事已高,但是陳鏡秋一直不忘媽媽的教導,這也是為什麼已經衣食無憂的他,還數十年如一日地服務社區。

30年前,陳鏡秋從廈門移民到香港,當時也是住在板間房,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才帶來生活上的改變, 「媽媽說生活改善後更應該幫助有需要的人。」陳鏡秋就是遵照這個宗旨幫助街坊。

陳鏡秋說,李鄭屋邨已經有30年樓齡,社區老化,設施陳舊,應該更新。他希望繼續為李鄭屋邨爭取更好的福利。比如邨內泳池能不能有暖水?這麼大的李鄭屋邨沒有棋盤,康文署是不是應該重視?對付鼠患問題,有無更多的方法? 「還應該綠化周邊設施,增添更好的環境。我還希望能推動政府將2元乘車優惠擴大到60歲至64歲。」

「真誠實幹服務街坊是我的宗旨,也是我的心願。」陳鏡秋說: 「願我們共同攜手創建一個和諧美麗的李鄭屋邨。」

1827QC008_
▲親子燈籠齊齊做,秋官與小朋友們共享快樂時光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