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郭旭昇 儒商精神創辦教育機構

提起創業,不少人會想起「追夢」、「生意」,但也有人是肩負著一種使命感。80 後青年郭旭昇(Mac)創辦教育機構,就是一心想幫助青少年發揮自我價值。

在新蒲崗開設教育中心的 Mac,學生和家長都親切稱呼他為郭 Sir。郭 Sir這天向《龍週》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

助青少年學習之餘培養價值觀

大學中文系出身,Mac一早便立志要當老師。「一想向青少年推廣信念,二想幫他們發揮應有的價值。」他說。

奈何現實生活比想像中更多限制,他發現許多當了學校老師的師兄師姐,根本不能專注教學,而是日復日埋首行政工作,逐漸消滅掉「心中團火」。他開始思考,正規課程做不到的事,延伸課程是否可行呢?

2011年,Mac首嘗創業,在石硤尾某商場內開辦補習社,經營本已上軌道,卻因商場重建清拆而結業。至2017年,他又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萌起再創業的念頭,他們成功申請了一筆創業基金,並於2018年正式成立了教育中心。

「我好認同儒商精神,期望做到自達達人,運用賺到的錢幫人。而教育是我從未放棄過的信念,我好希望青少年在學習之餘能培養道德、價值觀,甚至是統籌能力、領袖才能,所以我們的宗旨是『確保基本的應試教育,兼顧成長的人生教育』。」

創業忌太理想化

雖然成功獲得資金,但Mac這次的創業路也是充滿荊棘,「基層做生意一定有經驗不足的問題,例如起初開戶口,不是間間銀行肯批,查冊乾等了兩個月;搵舖,雖然有創業基金支撐租金,但原來一間看似好的舖位也可以隱藏假天花、消防等好多問題。」

此外,宣傳也是Mac不擅長的範疇,「剛開業時宣傳不足,花了一段長時間招生,導致財政惡化,之後我們透過通函、街站等才逐步增加知名度。」

總結經歷,他認為青年人要創業,首要避免太理想化,他說:「想得多仔細都無用,做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實際問題;其次創業要有綜合能力,對自己要有充分評估。」

他舉例指,由於成功申請創業基金,因此在選址時租了較大的舖位,以致其後面對環境動盪時,貴租成為最大開支。目前他正考慮搬到同區較小的舖面,希望減少租金後拉近收支平衡。

003

▲▼郭旭昇創辦教育中心望多元化培育青少年

004

社會運動疫情接連衝擊 無改理念

開業兩年,Mac的教育中心接連受到衝擊,他嘆謂:「去年社會運動起已開始有影響,當時對業務實際影響其實不大,但社會治安氣氛不好,家長都不放心子女來上課;但今年疫情影響就真的很大,2月開始無學開,6月復課即時反彈變好,到了7月又惡化,連面授課程都要停。」

面對打擊,他承認自己也有沮喪,但現實的難處卻不影響他培育人才的理念,「我蝕了至少廿萬,好多人都話唔值得,叫我改做其他,但我覺得值,也不後悔!我好想成就一家兼顧意義與實際的教育機構,教懂學生面對困難時也要豁達,做好人。」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